竞技风暴

记者手记:武汉红菜苔移栽广州--奥运冠军陈静印象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7:58 东方体育日报

  陈静,我国首个女单乒乓球奥运冠军,纵揽四届奥运金银铜,三枚奖牌分属海峡两岸,七岁就与乒乓球结缘的她,注定了与乒乓球有着难舍难分的情缘,居住中国台北12年后,她选择回到大陆,来到广州,办起陈静俱乐部,她准备在国内尚未发展的体育产业中开拓新天地。

  离去 22岁加盟海外兵团

  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陈静站在乒乓球女单冠军的领奖台上,奥运金牌并没有让陈静激动与亢奋,却让她感到了迷茫,以前为之奋斗的奥运冠军已经到手了,接下来要做什么呢?一种顿时失去目标的惶恐涌上心头,陈静说,要改变就只能离开国家队,如果呆在国家队的话,就会走过去运动员的老路,而且国家队里新人辈出,因此,她选择了离开。

  1990年北京亚运会,中国队没有奥运冠军陈静的名字。22岁的她离开了国家队,最终她把目的地锁定在中国台北。中国台北的某电脑公司选择了这位奥运冠军,一方面利用她的身份和形象做产品行销,一方面让她指导公司的乒乓球队。

  陈静赴中国台北发展的初衷并不是复出乒坛。她说,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金后,最大的心愿是尝试其他职业,并且多读一些书充实自己。

  但对这位远没有结束运动生命的奥运冠军,中国台北方面自然不愿闲置起来。各界人士纷纷鼓励她重披战袍,为中国台北队效力。

  “另一方面,当时好像有一种说法,有些运动员到了外边以后,和中国队就没得比了。我这个人,有时候真有一点叛逆的心理。不可能的事,我就想试一下……不是说与中国队比,而是说与世界最好的选手比……是不是离开了内地的环境,我就真的不可能再保持世界巅峰位置了?”

  在中断比赛与训练三年之后,陈静重出江湖。复出的第一年就在瑞典举行的世乒赛上夺得了女单亚军。可是,陈静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和1995年天津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受挫,到了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陈静让世界乒坛大吃一惊,她只输给了邓亚萍一个人。

  陈静说在中国台北练球最大的问题是训练条件差。“乒乓球是一个非常强调与不同风格高手对练的项目”,陈静的苦恼也就是在岛内找不到对手,陈静认为,所谓的“海外兵团”最终难以与中国乒乓球队抗衡的主要原因恐怕也在于此。

  陈静介绍,中国台北没有职业乒乓球运动员,代表中国台北队出征国际赛场的选手一般都是上班族或学生。“我在当地的一个银行球队,上午上半天班,上班是真的,不是玩的,是你真正可能在柜台做收款这些事情,下午才训练。”至于集训,更是只有到了亚运会、奥运会这样的大型比赛之前才会有。

  陈静说,过去,她是一个单纯的运动员,生活机械而单调,没有真正接触社会,到中国台北后就完全变了。“就以练球本身来说,境遇都有天壤之别。以前所有的东西都是旁边的人为你准备好了,只等你来练;而在中国台北,所有的事情要自己去准备,训练场地自己弄,训练对手自己找,训练计划自己制定……”

  谈及之所以代表中国台北参加比赛的原因,陈静说,她在当教练的时候,发现那班学球的小孩,没有什么目标,没有想当世界冠军的意识,为了让他们燃起这样的希望,陈静身先士卒自己用行动去让他们明白,其实冠军就在身边,只要目标坚定,他们也是可以得到冠军,现在中国台北参加乒乓球运动的人也多起来了,人们对冠军的欲求也有了。

  停留 说服经纪人 不混娱乐圈

  陈静认为,她真正进入社会是在中国台北,孤身到那里的她什么事情都要自己料理,她学会了独立。喜欢不断挑战自我的陈静,除了代表中国台北参加了5届世乒赛和两届奥运会,还在一家银行上班打球和一家直销公司兼职,担任美国一种保健产品的形象代理,甚至与一家娱乐公司签了约,进军娱乐界尝试唱歌和当节目主持人。

  提起当初放弃进入娱乐圈,陈静说:“我的经纪人曾想让我向演艺圈发展,但我认为那个圈子不适合自己。我在演艺方面没有进行过学习和训练,怎么可能当好演员呢。”但陈静清秀的容貌、高挑的身材以及奥运冠军的头衔还是经常被广告商看中。

  在中国台北,陈静是一家国际化妆品和健康食品公司在亚洲的形象代言人,拍了几辑公司形象广告。该品牌在全球邀请了包括已故的“花蝴蝶”乔伊娜在内的6位奥运冠军作为形象代言人,而陈静是其中惟一的东方女性。

  同时,陈静还在1996年奥运会后,成立了一个“陈静乒乓球基金会”,这是一个推广乒乓球运动的公益团体,经常举办民间的比赛和训练营活动,基金会的经费靠陈静演讲募款。

  “其实我在中国台北做这些事情比练球多得多。”陈静说,正是这种运动员以外的角色,使她对人生、对社会有了更为开阔的认识。“从前当我是一个选手的时候,我拿着拍子打比赛,打完比赛就走人,从没想到办比赛要付出那么多。可是我现在知道,整个比赛的策划、运作,比打比赛麻烦多了,大到经费的筹集,小到场地滑不滑、比赛准备的是白球但选手要黄球……”

  “我不再是一个人家准备好的享受者,我现在懂得了什么叫付出。”陈静说,“我办完了一个比赛,很成功,当比赛结束时,你会觉得好轻松,好有成就感,一种与当运动员拿奖牌截然不同的成就感。”

  归来 36岁变身私营老板

  在中国台北生活了12年的陈静在很多人眼里已经变成了那里的运动员,甚至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她曾经是我们的乒乓球女单奥运冠军,那次是在1988年的汉城。

  不过2000年,陈静回来了,她正式加盟广东福地乒乓球俱乐部。她不仅是这家俱乐部的运动员,也是这家俱乐部实际的经营者,她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的身份从运动员向市场经营者的转变,2000年后,她开始把重心移到广州,目前已经逐渐把“家”安在了广州。

  其实,陈静是早有回来的打算,她在中国台北的时候就有成立乒乓球俱乐部的想法,这也是在她的陈静乒乓球基金会公益赛事中策划与执行中慢慢感受到体育市场的巨大。她说,在中国台北有很多乒乓球场所都在地下室,环境很差,不过由于地价太贵,而乒乓球又不是消费很高的运动项目,因此就算是常常满员也还是不能达到收支平衡。

  而之所以选择在广东建立自己的俱乐部,而不是选择在北京或者自己的家乡武汉,也有她自己的考虑。陈静说:“广东非常适合我,跟台湾、香港很近,观念上和我接近,我非常喜欢这里。”

  陈静说,乒乓球运动环境最好的当然是大陆,群众基础深厚,乒乓球市场消费需求大,而且像广州这样的城市,人们生活水平比较高,休闲运动日益受重视,这样乒乓球俱乐部就有发展的机会。

  从2000年底开办第一家广东陈静俱乐部起,陈静俱乐部现在已经扩大到三家,陈静现在已经俨然是一个女企业家了。当记者采访她的时候,她的手机总是不时地响起。她平常都会待在俱乐部里,有时候也会手把手指导一下会员。她认为国内在她之前还没这样的俱乐部,因此她也算是前无古人,所以一切都还需要探索。在经营连锁店的过程中,她渐渐学会了当老板,秘诀就是要指挥员工们工作:“当老板就是要让员工们都发挥自己的作用,如果什么事情都要我去干,那我也就不是老板了。其实,我也在慢慢学习,国内像这种规模的俱乐部以前没有过。”

  不过还有很多人感到很疑惑,奇怪她为何会突然回来,甚至有人怀疑她在中国台北混不下去了,因此才决定到广州谋求新的发展。对此,陈静并没有急于解释:“其实了解我的人是会理解我的决定的。”

  是的,陈静告别国家队,代表中国台北参加比赛,尝试进入娱乐圈,成立基金会举行公益活动选择回广州办陈静俱乐部,都是她自己想要做的事情,不管别人怎么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现在,36岁的陈静,依然执着地坚守自己的信念,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想走的路。

  丢了爱犬 少了伴侣

  在中国台北,陈静生活了十二年,孤身一人得到了自由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着孤独,而在这漫长的岁月里,一只叫“米奇”的狗陪伴着陈静,而且这条狗也让很多当地人认识了它。

  陈静去参加任何活动都会带着它,花蝴蝶乔伊娜也曾经见过陈静的米奇,甚至当地的电视台想请陈静上节目的时候都会拿米奇当作诱饵。“有的时候,我本来不愿意去,他们都会说,你要把米奇带过来呀!这样我就会心动了。”

  不过当陈静2001年要回到大陆的时候,这只狗却意外地丢了。“当时我打算在大陆开办自己的俱乐部,于是把米奇寄放在朋友家。我的朋友都很喜欢米奇,每次他们都会问我,‘你什么时候出门呀?让米奇去我家住吧?’很多朋友都会提前和我预约米奇。但是米奇却丢失了,陈静还特地在报纸上刊登了“寻狗启事”,还是没能找到它。

  现在身在广州整日忙碌的陈静,对于米奇也不想多说,或许它只是陈静生命中一个暂时的伴侣。

  业余爱好 收集茶壶

  陈静说她在中国台北的时候就开始喜欢喝茶和收集茶壶,因此,在她的俱乐部专门修建了“小静茶社”。在俱乐部的二楼有六个茶室,分别是心静、思静、明静、美静、悟静、雅静,代表了战国、清代、和风等不同风格。这些茶室都是陈静亲自设计的,就连小摆设和茶具都是她亲自挑选的。“这些都不是简单的工艺品,都很有历史的,有些是我特别去一些小山村里面淘来的。其实喝茶除了茶本身以外,茶具和房间的陈设也很重要。

  除了喝茶以外,陈静还喜欢收集茶壶,俱乐部展示柜里面的茶壶都是陈静收集来的,“这些都是商品,可以卖的,真正的藏品都不在这。”而且陈静还设计了自己的茶壶——陈静奥运金牌壶。这款茶壶是陈静和著名茶壶设计师谭泉海共同设计完成的,“这款茶壶我们当时只生产了不到50个,市场上曾卖到过3000多元一个,现在还有20多个吧!欲购从速哦!”陈静谈起自己设计的茶壶满脸的得意。

  陈静告诉记者,她喜欢吃喝玩乐,什么都想试。现在陈静每周都会空出两天去广州周边旅游,“我爱玩,也爱吃,所以广州还是蛮适合我的,周末我都会和朋友到海边玩,吃海鲜什么的。”说到吃喝玩乐,陈静显得特别兴奋。

  单身没什么不快乐

  陈静曾经向媒体表示,希望在35岁时拥有一个孩子,但如今36岁的她依然单身。

  “我从来不排斥婚姻。”陈静说,“但感情是随缘的,我不会因为感情而放弃我的生活。”   

  陈静说她现在的生活并没有什么不好,她说她喜欢自己成为“自由人”,不排斥婚姻,但陈静因为工作的忙碌,甚至没有特意为自己的感情生活投入精力,她还在等待,或者说,对于婚姻的态度,她还处在矛盾之中。因为她曾反问记者:“两个人一定会比一个人快乐吗?不结婚就比结婚不幸福吗?”

  她认为现在人选择的生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人觉得结婚才是幸福,有的并不是这样认为,有的人选择同居而不结婚,有的人单身但希望有孩子等等。

  她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对于记者问到以后会什么时候考虑结婚,她说,不知道,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有报道称陈静喜欢小孩,记者向她提及时,她却说,她现在接触的都是训练班里的小孩,都忘了自己想拥有一个了。

  女博士钻研心理学

  陈静爱好读书,其实她选择广州,其中也有一个因素就是她在华南师大读书。

  从国家队退出来时,陈静就又跟上海复旦大学取得联系,后来几乎确定下来了,当时也在办理去日本,不过由于一些原因,陈静最终到了中国台北,也跟复旦失之交臂。

  不过陈静求学的心一直没有停止,打完1996年奥运会,她就开始在中国台北的一所体育学院里攻读硕士学位,接着,她又成为华南师大心理学系的博士研究生,潜心研究运动心理学。

  谈起上学读书,陈静津津乐道:“读书读到现在我还很兴奋,只要走进学校就感到非常快活。好多同学对我说,静姐,读书好累呀。可我一点也不觉得累。从小就进了专业队,学校生活几乎是个空白,所以特别向往学校生活。还有,运动员在知识方面欠缺很多,打球时我就发现,很多时候是心理因素决定了比赛的胜负,而不是技术,在这方面我可以讲出很多感受,但无法提高到理论层面加以阐述,所以我选择了学习运动心理学。”

  陈静说她已经读了博士,即将毕业了。但她肯定又会攻读另一个学位,因为陈静喜欢读书。她说:“我很喜欢读书,喜欢到有点怕的地步,因为,我一进学校就不想出来,在那样的环境里,我觉得最快乐。”

  虽然陈静有经商的头脑,但比较起读书来,她说她目前的主业就是读书,而不是经商。当记者询问她,她正在关注体育市场,但是她读的是运动心理学时,她告诉记者,她对喜欢读书并不是出于什么目的,而是兴趣。

  当老板不离体育界

  过去一个运动员退役后很多都是从事教练工作,不过现在运动员的出路变得多样化,陈静也经历了很多种尝试,比如进入娱乐圈,演戏发唱片,不过后来,还是离不开乒乓球,在中国台北成功组织一些赛事积累经验后,陈静决定回大陆推广乒乓球运动,发展体育产业。陈静俱乐部的新模式在国内的体育市场已走在前面,而作为老板的陈静有着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她认为体育产业才刚刚起步,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和市场潜力,陈静和她的俱乐部除了在越秀公园和天河体育中心开办了两个主要乒乓球馆之外,目前主要开展以体育赛事为主的经营活动。

  在陈静俱乐部,记者看到,除了几间乒乓球室外,还有很大的一块空间属于一个茶社,名字就叫做“小静茶舍”。陈静说,她的乒乓球俱乐部并不是单纯的球馆,而是可以在这里打球,认识朋友,比如约朋友一起打球,然后喝茶谈其他的事情,是运动与休闲的相结合。

  开办乒乓球俱乐部不是陈静唯一的工作,她的“广东陈静俱乐部有限公司”还涉足其他体育产业,目前的重头就是承办或者协办各种大型赛事。

  去年4月,她的俱乐部策划组织的“雅典奥运会亚洲区拳击预选赛”,由中国联通等公司鼎力赞助支持,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陈静说“这样的赛事,原来一直是政府部门贴钱来主办。现在,反过来由我们俱乐部出钱来办这个赛事,通过商业化、市场化的运作,最终使群众满意、选手满意、政府满意,我们也满意。这就是体育产业化的好处。”

  红菜苔是武汉特产,外地是长不出来那个品种的,而武汉人就像红菜苔一样,走到哪里仍然保持着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从湖北武汉走出来的体育明星有陈静、伏明霞、乔红、周继红、李小双(仙桃)等,他们个性鲜明地选择自己的道路。

  联系采访陈静,心里还是有点不能把握,因为她现在是事务繁忙,不一定能够很快有时间接受采访,不过通过她的助理,隔天就得到答复。而陈静那种不事外露张扬、女性十足的外表下有着聪颖的头脑和坚毅的个性给我留下深深的印象。

  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采访过程中,陈静始终保持着恬静表情,关于人生经历、关于目前生活、关于感情、关于人生态度,她娓娓道来,荣誉、坎坷、喜怒哀乐都埋没于不急不缓的语速中,不留痕迹,这或许就是成熟的标志。成熟并没有改变陈静对于多彩生活的执着追求,她说她喜欢快乐、健康、时尚,她喜欢做有品位的事。

  陈静很会说话,条理清晰,思路开阔,你在交谈中很容易感受到这个女人的聪慧。陈静说她有一颗不安稳的心,她说:“对于很多事情,我都有自己的想法,我做什么从来都是我想要做什么,可能很多自己的想法别人不能理解,但我从来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

  当记者问她,对于在中国台北有什么事情觉得最开心或幸福时,她淡淡一笑,她说,她是一个不会去记住过去的人,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她最看重的是现在和未来,关键是现在怎么活得好,她是比较满意现在的状况的,她目前把“家”安在广州,家人也住在这边了。

  对于未来,陈静有很多憧憬,她觉得如果一个人很充实,就可以有很多选择,陈静一向我行我素,做事也很用心。她说,哪怕只是一件小事,只要做成了,都会有一种成就感,人只要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就会很开心,凡事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说怎么看,只要自己满意高兴就行了。

  执着让陈静走着属于自己的路,但是她依然淡然,当记者要求在乒乓球场拍照时,由于担心灯光不足,她马上亲自拉开遮阳的窗帘,拍照后她抱歉地对来打球的会员说:“不好意思,我们拍照很快的,会不会打扰到你们打球”而那几个人马上说不会,并说:“能看到奥运冠军是我们的荣幸。”陈静脸上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从小就走南闯北的陈静说自己没有什么地域概念,也很少回武汉,她的适应环境能力很强,在美国、中国台北她都能生活自如。而在广州,我想,她也能活出光彩夺目的色彩。(鲁思阳)


  爱问(iAsk.com)
  陈静 相关网页约342,488篇。


 

评论】【乒羽世界】【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