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金牌拷问中国田径 刘翔太热需要大大降温(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6日03:36 北京娱乐信报 | |||||||||||
从雅典到赫尔辛基,从2004年8月27日以平世界纪录的12秒91夺得奥运会金牌,到2005年8月12日以0.01秒之差获得世锦赛银牌,刘翔这一年,斑斓驳杂之中,是一道无奈和疲惫的底色。 这枚银牌,能否让刘翔回到曾经的简单的日子? 成名之累
刘翔内心承受巨大压力 雅典一战,刘翔名满天下。 法国《队报》这样形容:“这个7月13日才满22岁的年轻人,这个2004年8月雅典夏夜中诞生的110米栏奥运冠军。他也是第一个在田径项目中获得金牌的中国男人,国家和民族的光荣,广告商拼命争夺的宠儿,少年成功的榜样……” 雅典归来,刘翔“陷”入了无穷无尽的社会活动,即使有意回避,但往往身不由己,他在各种大会上打呵欠昏昏欲睡的镜头,成为“名人之累”最形象的说明。上海有关方面甚至专门作出规定,尽量保证刘翔不受打扰。直至2004年12月13日,他与教练孙海平踏上开往北京的火车开始冬训,才勉强回到奥运会前的生活。 但是成名已经彻底改变了这个年轻人的生活。他出版了自传,打起了官司,获得一个又一个称号,他的夺冠事迹,甚至写进了上海市小学教材…… 因为他而掀起的狂热,让人难以想像:6月份在石家庄参加十运会预赛,满满一个体育场的观众都为他而来,刘翔的比赛一完,数万观众像潮水般退去。 他的背心,都被观众抢走。 “尽管刘翔看上去没有什么,但实际上他内心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孙海平到赫尔辛基后说,他和刘翔都很怀念2003年巴黎世锦赛前在欧洲训练比赛的环境。 中国田径队总教练冯树勇前不久说,刘翔是“国宝”,宁可得罪记者,也要保护刘翔不受打扰。但是打扰刘翔的,又怎么仅仅是记者?在记者往往被挡住的时候,保安、警察甚至地方官员对刘翔的“打扰”,谁又能挡得住? 走秀之害 奥运冠军输在起跑线上 从雅典奥运会结束到赫尔辛基世锦赛开始,刘翔共参加了14项国内外比赛,其中2004年两次,2005年12次--国内比赛7次,国际比赛7次。 只要有刘翔参加,以往门可罗雀的全国田径比赛,顿时变得热门起来,成为票房保证的刘翔,往往并没有选择参加不参加的权力。雅典奥运会后,他与孙海平不得不一天之内从日本赶到国内参加一项比赛,他们原来想到过放弃,但赛事主办方强烈反对:他们打的就是刘翔这张牌,如果刘翔不来,他们将向赞助商支付巨额赔偿金。 高密度的国内赛事,很大程度上成为刘翔无可奈何的“秀”。奥运会后,各种社会活动和应酬让他缺乏休息,更影响了系统的训练。今年应该是奥运会后调整年,但孙海平说过,大家都很关注刘翔,所以今年让刘翔重点调整的计划不好实施。刘翔只能到处赶场,比赛的,非比赛的;国内的,国外的;110米栏的,非110米栏的。今年4月,他就在一次客串短跑时膝关节受伤。这以前,他从未有过伤病。 在频繁的比赛中,刘翔赢得10次冠军、一次亚军、两次季军,还有一次是其运动生涯中过去从未有过的“DQ(取消资格)”--因第二次抢跑被罚出赛场。 一位身经百战的奥运冠军,在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小比赛中,在自己再熟悉不过的场地上,却出现了这样的失误--记得有家报纸的标题就叫《奥运冠军输在起跑线上》。 神话之忧 中国飞人并非天下无敌 目睹刘翔第二个冲过终点,在场的不少中国记者都突然有一种如释重负同时又疲惫不堪的感觉——从雅典到赫尔辛基,多少人狂热得像陷入了一个巨大的悬念,悬念终于水落石出时,身在其中的人,都会有一种解脱感。希望刘翔也是如此,这枚银牌,能让炽烈的“刘翔热”开始降温。 “奥运冠军”的光环下面,刘翔已被包装成了天下无敌的超人,阿伦·约翰逊、杜库里诸人则被视为刘翔的配角,人们心目中的约翰逊,还是那个狼狈摔倒的老将,而杜库里,只不过是雅典奥运会决战时一个差点摔倒的毛头小伙子,趴在“12秒91”的显示牌后黯然神伤。 但事实并非如此,雅典奥运会后,杜库里着重改进了起跑,今年以来110米栏十大最好成绩,有3个是杜库里跑出来的:12秒97、13秒00、13秒02。约翰逊也未见老态,跑出了12秒99的今年第二好成绩。而刘翔今年的最好成绩只有13秒05。 从雅典回国后,刘翔多次声明自己并非“天下第一”,但没人相信。逮着孙海平、刘翔就问:什么时候破世界纪录,好像这师徒俩不是体育界的,而是玄学界的。 实际上,刘翔能够夺得这枚银牌,弥足珍贵——只要看看雅典奥运会以后,刘翔在忙或被迫忙些什么,而他的对手在忙些什么。 因此,夺得世锦赛银牌后,刘翔表示满意,他接着说了很想说的话:奥运冠军不意味着他永远就是冠军,“希望大家不要把期望和压力都放在我一个人肩上。给我一点自由、一点宽容。”新华社记者 肖春飞杨明王子江 出路何在 别把刘翔活活毁掉了 刘翔今后的路将如何走?在一个并不正常的环境下,刘翔的前途是被毁掉还是被拓展?在世锦赛男子110米栏决赛尘埃落定之后,人们应该冷静地面对这个并不轻松的话题。 笔者认为,与其说刘翔这次输给了法国的杜库里,莫如说是输给了太希望自己赢的同胞和爱心造成的环境干扰。这个具有反讽的结论一点不令人费解,而且带有极强的“中国特色”。 体育可以造星,但类似于中国的现象,世上少见。崇拜英雄,无可厚非,落后的中国田径也需要一个英雄来唤起青少年参与这个日渐被冷落的项目。但是,刘翔只是个以跨栏为职业的选手,对其不能采用竭泽而渔、一捧上天的方式。 “刘翔热”的产生恰恰是中国田径落后的体现,正因为中国田径仅有一个刘翔,于是刘翔变成了“熊猫”。保护刘翔不应该成为中国田径得不到其他奖牌的借口。假如中国田径也像美国那样随便在世界大赛上赢得十几块金牌,就不会有人赶着聚焦一个刘翔。 刘翔觉得成为名人后,路反倒难走,其实,这是非常正常现象。战胜压力,驾驭环境,这是做名人具备的素质。既然得到,就必须付出,这是没有办法的事。刘翔还要做好另一种心理准备,公众的关注度从来都是游离不定的,今天崇拜你,明天可能会抛弃你,现在的姚明如此,过去的李宁亦如此。 总之,“刘翔现象”应该引起各界人士的思考,摒除偏激,走向成熟和共赢是可以达到的。刘翔的对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刘翔驾驭不了赛场外复杂的环境和人为影响,一代天才选手朱建华当年就是被这样毁掉的,希望刘翔和热爱刘翔的国人引以为鉴。 杨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