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髯公故居:抗日喉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9:45 城市快报 | |||||||||
刘髯公故居 简介:爱国报人刘髯公的故居位于河北区的意式风情街,这里曾被作为《新天津报》的报馆使用。1937年,由于刘髯公拒绝为日本人出报,遭到日军的迫害,最终牺牲在这栋意式建筑里。
现状:解放后被改为天津市木材公司。 1937年,《新天津报》的创始人刘髯公受到日军迫害,牺牲在位于意大利租界的公馆内。 解放后刘髯公故居被用来开办天津市木材公司。走进故居大院,能够感受到文艺复兴期间意式建筑的风格。木材公司的刘经理告诉记者,整个大院总面积是2330.16平方米,地上建筑是楼房两层,共24个房间,地下室和地上楼房结构一样,共有12个房间,还有一处后楼。据刘髯公的长孙回忆,当时家族中共有30多口人分住在两层楼房中,后楼是报馆编报的地方,印刷工作则在地下室完成。 据天津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介绍,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刘髯公通过《新天津报》 积极宣传抗日救国。1937年天津沦陷,《新天津报》向天津父老告别,不为日本所利用。日本侵略者大为恼火,同年8月3日,日本人趁刘髯公外出救济灾民之际,在解放桥将他逮捕。 刘髯公被捕之后,敌人用酷刑拷打他,他用悲壮高亢的京剧唱腔倾诉他一腔怒火。3个月后,家人及亲友多方取保,终将刘髯公接回家中。刘髯公在病榻中只活了5个月,临终前他再次嘱咐家人不要把《新天津报》拱手送给日本人。 现在故居的后楼被作为居民楼使用,住在里面的住户大多都听长辈讲起过刘髯公和报馆的故事,并且有的住户家里还保存着当年的《新天津报》。 实习生陈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