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黑白足球 姜末画张嘉树诗《睹球》正式出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5日06:21 足球周报 | |||||||||
我国第一本以足球为题材的漫画配诗图书——姜末画张嘉树诗《睹球》已由辽宁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昨天开始在大连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与读者见面。著名漫画家华君武题写了书名。 《足球周报》副总编姜末(原名姜永杰)是一位很勤奋的漫画家,他自1993年《足球周报》创刊以来先后创作发表了足球漫画六百余幅。《足球周报》总编张嘉树也是一位诗
《睹球》一书得到新浪体育独家网络支持,书中大部分作品已在新浪网独家转载。央视著名评论员刘建宏为《睹球》一书做序,他在题为《开心辞典一睹为快》的序言中说:“这本书融思想性、艺术性和新闻性于一体,堪称一本很有意思的好书。”“目睹中国足坛之种种怪相,他们更多的不是消极的牢骚,而是积极的思考。他们的诗画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而且让人们看到希望。” 《睹球》一书的出版给沉闷的中国足球界带来某种激活的意味。据悉,《睹球》一书的签名售书活动将于本周在新华书店图书大厦举行,届时,本书作者和迟尚斌、实德球星等足球界人士将与读者见面。由《睹球》一书引发而来的“虞美人杯”足球网络歌曲大赛和足球FLASH大赛也将在近日拉开序幕,这次大赛将由新浪体育、《足球周报》和虞美人国际美容连锁机构联合主办。 序 开心辞典 一睹为快 刘建宏 我几乎是同时认识姜末和嘉树的。那是1996年中国足球的激情岁月,姜末当时在《足球周报》做编辑,是有名的“三枪记者”,擅写、会画、能摄,报纸办得有滋有味。嘉树当时是万达足球俱乐部的老总,管经营,抓球迷,又协调媒体,足球玩得风风火火的。这两个人都是我所敬佩的兄长。 这两位兄长后来搭档办报纸又合作诗配画,实在是让我刮目相看。我在新浪网上几乎每周都能读到他们的绝妙诗画,而很多时候都会让我在捧腹大笑之余产生某种奇妙的感觉。我一向认为中国足球缺少幽默,但是姜末和嘉树恰恰用他们一画一诗这两只慧眼来观察和揭示足球的某些幽默细胞。不仅仅在形式上他们是全新的,而且在内容上他们也是深刻的。可以不夸张地说,这本书融思想性、艺术性和新闻性于一体,堪称一本很有意思的好书。 我向来认为,中国足球应该也能够给我们的球迷带来快乐,即使在大环境很恶劣,局部混乱频频发生的情况下,我们的球迷仍然在寻找和创造着足球应该带给他们的快乐。甚至我时在想,如果没有这种快乐,我们还要足球干什么。我非常高兴地看到这本诗画集实际上就是中国足球这四年来的一本开心辞典。用漫画和诗的形式来观察和分析足球,这个角度的确是很刁,朋友们可以在赏诗看画的轻松的过程中开怀一笑,虽然有时会带一点眼泪。能把足球领悟到这个程度,这是姜末和嘉树的功夫。这里的许多诗画已经超出了足球的概念,他们实际上写的是生活、世事和人生,而他们的态度是乐观的,看这本书本身就能让我们快乐。 今年春天,姜末把厚厚的书稿送到我的办公室,还附上了嘉树的一封信。我认真地翻看了一下,只有一个感觉:一睹为快,非常痛快。中国足球缺少幽默、缺少冷静,缺少理性,更缺少热情。像他们二位能够这样坚持数年如一日,亦诗亦画品足球,真是精神可嘉,热情难得。2002年秋天,我曾邀请姜末和李承鹏一起到中央电视台直播间谈实德夺冠,我发现姜末的手比他的嘴更好用,他那天作为冠军城市的代表的确说的太少,但这也没有什么遗憾,站在巅峰还需要说什么呢?他更多的话是用漫画来说的,正所谓“画里有话”。而嘉树则是一个多才多艺思维敏捷的才子,在他的诗里,你总能读到一些很有哲理的诗句,虽然有些话很朴实,很通俗。三月份在深圳,我见到他和迟尚斌,他跟我说了出书的事,我当时觉得写序真的不敢,可是后来看了书稿,又很让我感动。不管中国足球有怎样的丑陋和遗憾,他们的心始终是热的,他们的情始终是真的,他的态度始终是认真的,他们的视角始终是独到的。目睹中国足坛之种种怪相,他们更多的不是消极的牢骚,而是积极的思考。在中国足球这个混沌的低谷时期,他们的诗画不仅给人们带来快乐,而且让人们看到希望。这是此书非常难能可贵的意义之所在。 《睹球》让人一睹为快,而我们身边的中国足球什么时候也能让中国球迷一睹为快呢?这是两位作者的愿望,也是我的愿望,更是所有热爱足球的朋友们的愿望。 后记 配也不知配不配 张嘉树 据姜末回忆,我第一次配他是在1989年3月。当时我在大连晚报社工作,看到他的一幅漫画画的正是我童年的经历,触画生情,就配了一首诗:“砖台拖把摆赛场,乒乒乓乓大赛忙。相机留下童年乐,诸君见罢不心伤?”有趣的是,我俩的第一次合作就缘于体育。那个时候我还未曾与他谋面,他在我的心目中是一个很有才气的青年漫画家。 其实我小的时候也学过画,是自学。那时家里走“五七”道路,随父母下乡到农村。我现在还能用普兰店方言说出那个地方:新金县唐家房公社兴隆堡大队小郭屯生产队。当时我也就十来岁,自己琢磨着用碳笔画人物肖像,为村里老乡画了十几幅照片。那时候穷啊,黑白照片最大也就二寸,所以我给他们画出十六开的画像来,他们都乐毁了。 那个时候,我也学过诗,这要感谢我英年早逝的爸爸张毓才。他曾在大连市人委夜大教语文,他堆放在我家西屋的那几箱“封资修”里面,有几本印刷精美的《中国古代诗歌选》,成了我学诗的启蒙老师。那时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大会战“心潮逐浪高”,赛诗会“犹有花枝俏”。有一次,为了让我们小郭屯夺得红旗,我一天写了五十多首诗,送到工地广播站。不过那时的诗基本内容差不多:“蓝天顶上白云飘,贫下中农斗志高,你追我赶学大寨,农田建设掀高潮。” 可以说,我最早配诗就是十四岁左右给老农民们配的诗。那时不管怎么配,老农民都欢喜。再后来,画笔是彻底扔了,诗笔却没断。中学在大连三十四中毕业后,我又一次下乡,到了庄河县高岭公社大朱家大队小房身小队。白天赶牛车,晚上写诗歌。记得房东姓景,是位老师,我每每在油灯下做诗写日记,他们夫妇都要为我烧水摇扇。二十多年后,有一次和大连市社科联孙激扬先生谈起下乡经历,奇巧的是,我俩都曾在景老师家住过,可谓同炕不同时。在辽师政治系读书时,我仍然改不掉写诗的习惯。在当时院刊主编刘凤煜老师的指点下,我在《辽宁师苑》上发表了几十首律诗,并与王政佳及王靖宇、赵康英等同学组建了菊花诗社。业余课外,常与同学“打油”为乐。记得曾和我们七七三班的同学沈丽荣大姐经常赠诗,有一首说:“什么在叫?teacher!什么在笑?bird!”现在想想,很有意思。 大学毕业到了报社,配诗的特长如鱼得水。1983年《大连日报》郭东斌老师开辟了一个“飞机上看大连”专栏,那是我第一次为新闻照片配诗。其中有一首是写人民体育场的:“花甲新逢体坛春,沙尘不见绿草茵,笑迎健儿八方至,常向神州报佳音。”当时我办《大连日报》青春版,也经常给照片、漫画配诗,我为徐小铭画的一幅《重点保护对象》配诗曰:“乘车讲文明,为何挤得凶?只将对象保,莫非纸糊成?看看老与小,你俩不脸红?”这首诗大概是我迄今能找到的已发表的最早漫画配诗。 在《棒棰岛周报》和《大连晚报》工作了八年,在办报过程中,遇到好漫画,也常常配诗。1994年我开咕嘟炖酒店时,曾把民间流传的“山炮进城腰系麻绳,喝瓶汽水不知退瓶”印到了餐厅用品上,引起客人们很大兴趣,这事再一次提醒我:打油诗或许是最能引起百姓共鸣的文学形式。到了1996年,我在万达足球俱乐部和大连市球迷协会担任领导工作,更是把打油诗的功夫用到了球迷文化上。记得有一次万达主场对阵全兴队,我拟定的口号就是:“打遍天下无敌手,万达今天要喝酒!”后来,我曾为《东北之窗》杂志“四扯看球”专栏撰稿,被行家誉为创造了“扯体文”,其实现在回头看看,文章的主要构成就是打油诗。 打油诗到底在中国诗歌界是怎么个位置,我一点也讲不清楚。我很清楚的就是,它和漫画很般配,在华君武的漫画作品中有许多就是与打油诗相映成趣的。还有方成和池北偶的诗配画也给我很大影响。近年来打油诗在手机短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给我很多启发和借鉴。我喜欢写,朋友们也喜欢看,姜末不管是真是假,也总是忽悠我,所以我就一路“打”了下来,而且“打”不住了。最难忘的就是2002年夏天办《东方世界杯》,与姜末合作诗配画,整整配了四十三天,让我痛痛快快地感受到了这种特殊的新闻与艺术组合起来的快乐。那段时间,姜末和巴家伟马不停蹄连写带拍再加上画。每天晚上,姜末先发稿子后传照片,到了临秋末晚接近午夜时分再把漫画传过来,这无疑给我配诗增加了难度,每次配诗也就几分钟时间,真有点像曹植作七步诗一样难。但越是这样,越有诗兴,越有佳句从脑壳里蹦出来,同事们开玩笑说:“愤怒出诗人,着急也出诗人。”这一年,我还应邀到大连电视台《足球城》直播节目嘉宾主持,多次现场即兴赋诗,得到球迷热情鼓励。有一次为笑星陈寒柏现场诌了一首:“寒柏枝头春意闹,就像公鸡喔喔叫。他到哪里哪里笑,他是咱的大灯泡。” 姜夫人于华女士说,她们单位好多人问她:“到底是先有姜末的漫画还是先有张嘉树的诗?”这个问题就好像“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古老命题一样。事实上,这290幅画都是画在前,诗在后,是我配他。后来我们创作了不少婚庆诗画,大多是先有诗,后有画,我的名字终于可以往前放了。 在陆续发表诗配画和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得到了大连日报社领导的热诚支持,他们为诗配画提供了最好的创作平台并给了我们最高的荣誉奖励。许多专家老师和同事朋友都给予了我们热心指导和帮助,郭东斌老师和杨道立大姐多次给我提出意见,建议诗歌创作要吸取民间百姓俚语的精华;实德俱乐部元万中先生经常在手机短信里与我推敲探讨;宁岗老师和新闻界的老友焦延峰、王维民等人也多次与我切磋交流。我们的同事王华兄弟更是一个作嫁衣裳的无名英雄,为出书做了大量收集整理工作。其实他本人也是一位很出色的青年摄影家和美术家,他的作品去年获得了中超专业摄影大赛金奖。我觉得,他们关心的不仅仅是我们的诗画,而且是大家的足球。我感到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足球的魅力是永在的。 现在,我也能像李响那样出书了。当然,不同的是我仅仅是一半作者,而且是配角。我的搭档姜末曾经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得到了中国漫画界前辈华君武老先生的指导,华老曾在《讽刺与幽默》报上著文,称赞姜末的漫画,并说:“如果你看了姜末的漫画你不笑,那就要对你的幽默感打问号。”我能够配上姜末,真的很是快乐。我有时想,现在摄影的人太多了,姜末何必非要去玩那支枪。2000年,姜末背着相机采访欧洲杯,结果因法航失职,他的行李包括电脑里的图片全部丢失,令人痛惜不已。回头看,如果他不是带着相机而是带着画笔去,那可能失而复得就不难了。姜末是个有生活的画家,不仅限于足球,我最近一两年和姜末合作还为许多朋友们新婚赠送了诗配画,一方面这是我们的一个特色自制礼品,还算拿得出手;另一方面这也为我们省了份子钱,也算说得过去。实德守门员陈东结婚,我送他的是:“大连出门神,门神他姓陈,陈东把大家,家有孩子妈。”电台主持人万生结婚,我送他的是:“事业旺旺,身体棒棒,生活美美,孩子胖胖。”配上姜末画的小狗小兔,也是很有情趣的。我想,什么时候这些诗配画也攒上三百篇,又可以出一本啦。 我要特别感谢大连市诗词学会老会长王希智先生。今年春上,我拿着书稿找他审阅,他认真地看了,也诚恳地评了,他还给我题了八个字:“调侃生活,幽默人生。”我认为,他这不仅是评价我们的诗画,也是在勉励我们的人生。 在这本书出版的时候,我自己感到遗憾不少,其中有二:一是言有不顺,有些诗缺少神韵,用词乏味;二是名有不正,如果我当初取名“葱花”,那和姜末就更般配了,炒起来就更有名了。不过谁都愿意听好话,见到这本书时,我最想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嘉树和姜末,配!嘉树做朋友,配!” 2005年7月10日于大连温莎小镇球迷沙龙 我的检讨书 姜末 1997年末我出版了漫画专集《姜末日记》,发行得还不错,当时许多朋友问我下一本书什么时候出,我说很快。真得很快,一晃八年了。八年里我都做了些什么?我突然间觉得很有必要做一些检讨,倒不是向当年买我书的读者,因为你姜末出不出书,丝毫不影响书市的繁荣,人家可以买更多更好的书来看,我对不起的是我所熟悉的那些经常关心支持我的人,我实在是有负于他们的期待。 现如今的人多比较浮躁,我也不能幸免,当然这不应该成为自己“堕落”的借口,想当年可不是这样,八年前,甚至十八年前,大家在一起谈的是什么?是梵·高是拉斐尔是米开朗基罗。而如今,能凑够四个人最好了,一锅麻将,或一锅“滚子”,“三缺一”时最能体现一种郁闷和烦躁。大家面红耳赤多是因为对家出牌的失算,而绝难见到对梵·高艺术理解的差异。 念书时,在宿舍里大家摆上静物要么素描要么色彩,那叫认真。校里有规定晚上9点前必须息灯睡觉,估计值班老师快来查房了,我们把灯关上,穿着衣服静静地躺在床上,等着老师的脚步声渐渐地走近再渐渐地远去,大约十几分钟或二十几分钟过去,确信老师不会再回来,掌开灯,大家又认真地画起来…… 刚毕业那几年工作之余几乎把精力都投放在漫画创作上,每天也都是12点以后睡觉。还记得创作出一幅漫画或发表一幅漫画时的激动,无以名状。1985年我认识了大连日报的编辑孙友深老师,我开始向他投稿向他请教,记不清在他那发表的第一幅作品是几易其稿了,只记得当时我们两家住得挺近,等他下班我把画拿给他看,他提出修改意见,我回去修改,改完再拿给他看,几个回合后就没了时间概念。有一次拿着我自认画得很圆满的画稿激动地跑去敲他的家门,开门的是他的夫人,穿着睡衣,一脸惊讶,以为出了什么大事,这时我才意识到,已是深更半夜了。后来也是因为投稿,我认识了许多报社的编辑记者,让我一直感念的是,他们和孙友深一样认真对待我的每一次投稿,甚至回信鼓励和支持我继续画下去,比如已经退离休的张家瑞董风隋军阎峰樵张德林孙晓坤老师,比如现在仍在报社工作的冯越熊资佐王忠伦……再比如我的搭档张嘉树,当年他在晚报工作,我们并未谋面,但他却编发过我的许多漫画,甚至为我的漫画配过诗。虽然今天他经常说我们的诗配画早在80年代就开始了,但我始终认为那时是不敢称合作的,因为我对他是一种近似于崇拜的敬仰。 有这么多人的支持与鼓励,我画到了今天,真得感谢他们。同时,也得向他们检讨,近几年来的确又没画出什么东西来,特别是在学校念书和刚毕业时的那种劲头几乎丧失贻尽了。 2001年华君武老先生来大连,指名要见我,苦口婆心要我把漫画坚持下来,当时我好像说了些工作太忙的话来,现在想来有些脸红。这次,九十高龄的华老,为《睹球》题了书名,对晚辈如此厚爱,令我和嘉树十分感动。 这本集子里收集的漫画基本上都是2001年以后的作品,也可以说是在华老的鼓励下才有了这本集子,书出来以后,我要先送给华老,像小学生按时给老师交作业那样。 关于作者 姜末,原名姜永杰。1963年生于大连。1983年参加工作,先当教师,后做记者。2001年任《足球周报》副总编。1985年在《大连日报》发表第一幅漫画作品,1989年作品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1995年获日本读卖新闻国际漫画奖,1997年出版漫画专集《姜末日记》,1999年获辽宁省摄影十佳称号并获金镜头奖,2001年获辽宁省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2002年与张嘉树合作的诗画栏目《画说足球》被评为大连市名牌专栏,2003年获大连市十佳记者称号。其漫画作品入选过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土耳其和韩国等国际性画展并有多幅作品被收藏。 张嘉树,1960年生于大连。1977年以大连市作文状元成绩考入辽师大。毕业后,先后参与创办《大连日报·文体专刊》、《棒棰岛周报》和《大连晚报》,曾任大连晚报编委、新闻部主任兼体育部主任、周末部主任。1996年起,任大连万达足球俱乐部副主任、大连市球迷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大连科达药业女足俱乐部总经理。1998年,创办大连交通台,任台长。2001年,任《足球周报》总编辑、中国足协新闻委员会常委。曾为第一届、第四届大连国际服装节和国际马拉松比赛、赏槐会、大连国际徒步大会等撰写解说词。爱好诗联,擅长主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