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打造飞人”还很遥远 杨耀祖折射漫长路程(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15:02 新民晚报 | |||||||||||
然而,在世锦赛预赛中,杨耀祖发挥一般,只跑出21秒03,首轮即遭淘汰。赛后杨耀祖连说发挥不好,“两个月没参赛,一下子找不到感觉,兴奋不起来。” 别夸大其词 杨耀祖的压力,恐怕与一些不甚恰当的提法,有着某种关联。今年年初,杨耀祖等7名选手曾赴美训练,被一些媒体上升到了“打造飞人计划”的高度。 对此,国家田径管理中心副主任、国家田联技术委员会委员沈纯德很不客气地指出:“那是在夸大其词!” “派出杨耀祖这样的尖子选手赴美,任务是去看、去学。但成绩的提高,需要一步一步来,着急不得。不可能通过半年的国外训练,一下子就能打造出‘飞人’。” 吸收新理念 从美国回来后,杨耀祖和他的教练刘侠曾跟记者聊:此行收获挺大。收获大,指的是吸收了训练上的新模式和新理念。比如,在美国半年,杨耀祖没受过伤;再比如,赛前热身时间缩短,训练更加高效。美国之行,杨耀祖感叹最深的是:科学的训练方式,至关重要。 短期难提升 然而,理念上的收获,未必能在短期内化为成绩。毕竟,与非洲和欧美选手的身体条件比,亚洲选手确实存在差距。在美期间,杨耀祖的成绩,提高得也并不快。为此,他还专门讨教过迈克·约翰逊,得到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必经的漫长过程。” 放弃原有的训练方式,去适应全新模式,这本身就需要时间。事实上,派选手赴美训练半年,田管中心当初着眼的就是2008年奥运会,世锦赛不过是一次热身赛。 奥运会田径比赛中,“飞人”大战和4×100接力,最吸人眼球。沈纯德说:“如果在北京奥运会接力决赛跑道上,能有中国选手出现,那就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特派记者 阎小娴 (本报赫尔辛基今日电) 杨耀祖(左)200米跑预赛未过关 图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