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连败难阻球迷热情 记世界青年篮球赛唯一的拉拉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7日14:51 新华网 | |||||||||
新华社记者沈安 马德普拉塔,旅阿侨胞又称之为银海市。这里地处大西洋西岸,是阿根廷著名的旅游休假胜地。8月5日,2005年21岁以下世界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在此间拉开帷幕。 中国青年篮球队作为本届赛事B组的球队,来到这个美丽的滨海城市。
这支队伍由十八九岁的小青年组成,其中不少有希望成为未来国家队的成员,参加2008年奥运会的比赛。他们到这么远的地方来参加比赛实在是难得。因此也受到这里的侨胞和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他们的到来,还引起了一股中国热。 这股中国热,还要从这里热心华侨组织的拉拉队说起。 说到这个故事,当然少不了要说到一个人,他就是张才明先生。 张先生是这里上海玫瑰饭店的老板,来马德普拉塔已经十一年。他既经营餐馆,又兼从事针灸按摩,为不知多少人解除病痛。张先生古道热肠,他人有难处求到他,凡是能做到的事,一定鼎力相助,不要报酬,不计辛劳。过去许多年里,他帮助过的侨胞不知有多少人,帮助使馆和国内团组、渔船做过不少事。其中,记者印象最深的一件事还是2001年的被阿方扣留的舟山渔船案和2002年韩国渔船火灾我同胞遇难案。张先生都曾跑前跑后,协助中国大使馆做了大量工作,与当地官员联络,为照顾舟山渔船上的海员渔工,处理韩国渔船火灾事件中死难的同胞和照顾幸存者,做了许多好事。近些年来,时而有一些中国体育团组来这里参赛,如2002年世界伤残人游泳比赛。这些团组来以后,他不仅热心帮助运动员和教练员解决困难,而且还积极组织侨胞前往赛场呐喊助威。 记者4日到马德普拉塔后,张先生正在一百多公里外的地方为患者服务。当天下午,他放下手中的工作,提前赶回马德普拉塔。立即打电话与其他侨胞联络。正巧不久前成立的东北同乡会会长高明,也在组织同乡到赛场做拉拉队,他们正在为寻找五星红旗发愁,准备上街买红布自己做一面。原来马德普拉塔的乡亲们没有五星红旗。他希望记者上网查一下国旗的尺寸比例,以便照样做一面。 于是张先生又打电话给中水公司,公司的赵总说,他们在报上看到中国队来参赛的消息,也要组织员工到赛场去助威。过了半小时,电话来了,问题解决了,不必现做红旗了,中水公司到停泊在码头上的渔船上取来一面国旗。于是,买了的红布做成横幅,用黄油彩写上:中国队加油,几个大字。侨胞何宏兄弟公司还把自己的员工,包括阿根廷员工也都动员到赛场。 这支由三十多人组成的中国拉拉队,人虽然不多,却是来自祖国各地,有上海人,东北人,福建人和其他省市的人,还有阿根廷人。他们是B组赛场上唯一的拉拉队。他们坐在主席台对面的看台上,挂上五星红旗和标语,几个中国男青年和阿根廷女青年还在在脸颊上画上五星红旗图案,阿根廷女青年还时不时打起五星红旗,十分抢眼,引得电视台摄像机和摄影记者的相机纷纷对准中国拉拉队。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马德普拉塔的侨胞基本上从事餐饮和超市业,这次比赛正好是在周末几天的下午,这也正是餐馆和超市最忙的时候。他们为了到赛场为中国队加油,有的是利用两餐之间的短暂休息时间,有的临时放下手里的工作,有是干脆关上店门。中国队的比赛一结束,他们就匆匆赶回去继续营业。高明先生也是经营餐馆的,他说,这天正好餐馆的厨师有事请假,他只好自己亲自下厨。但是,他说,为了前来为中国队助威,即使把店门关上也是值得的。 在第二天比赛时,中国队的比赛安排在第一场,1点半开始,正好是餐馆和超市营业高峰时段,但是张才明先生等人还是赶到赛场,挂上五星红旗和标语,吹着刚买来的小号,人虽然比前一天少,但是气势一点儿也不差。 张才明先生还派他在坦迪尔大学上学的儿子张卿为中国青年队做义务翻译。小伙子本来就喜爱篮球运动,将近一米九的个子,佩戴上工作人员的标志牌,坐在教练组和运动员位置上,也十分精神。 在为中国青年队呐喊助威的人中,也有许多阿根廷朋友和中小学生。本届赛事的组委会专门组织一大批中小学生到赛观看,并充当义务拉拉队。这些孩子十分兴奋,每有进球,不管哪个队,都大声欢呼,还有节奏地唱起赛球时加油的歌曲。当然也成了中国队的义务拉拉队。 记者还在记者席上遇到一位在当地广播电台工作胡利亚小姐,她居然能用普通话与记者说话。一问,原来她从今年3月开始学习普通话,她希望2008年去中国参加奥运会的报道。她告诉记者,这里的马德普拉塔大学和其他学校开设了中国普通话课。马德普拉塔大学的一位叫马尔科斯的学生今年在汉语桥普通话比赛中脱颖而出,和另一位在罗萨里奥大学读书的学生双双获奖,并获得前往中国参观学习的机会。(完)(来源:新华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