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世锦赛伤病报告 八大明星同时缺席史上罕见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6日09:50 东方网-文汇报 | ||||||||||||||||||
叶志明
仿佛是约定的一样,英国的凯莉·霍尔姆斯在同一时间宣布,因为跟腱受伤未愈,她不得不决定放弃即将进行的世锦赛。“我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我内心的失望。”35岁的霍尔姆斯在去年雅典奥运会上包揽了女子800米和1500米两枚金牌,曾被BBC评选为2004年“体育人物”,今年5月又荣获劳伦斯年度最佳女运动员奖。 一个本该是群星荟萃的盛会因此黯然蒙上了一层阴影,在欧洲人传统的度假、购物、晒太阳、看体育比赛的日子里,田径场上的主角们不得不面临一个难堪的伤病季节。 在这一长串伤病名单中,最重量级的人物当是39岁的捷克名将泽莱兹尼,这位三夺世锦赛、奥运会冠军的世界纪录保持者,被公认为历史上最出色的标枪选手;而男子百米世界纪录最新拥有者,22岁的牙买加人鲍威尔,则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他们的难兄难弟还有,日本的雅典奥运会男子链球冠军室伏广治,摩洛哥的男子1500米和5000米奥运会双料冠军奎罗伊,澳大利亚撑杆跳名将伯吉斯、跨栏高手皮特曼等等。国际田联在评论这些接踵而至的伤病报告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此众多的顶级选手因“身体原因”退出是世锦赛20余年历史上少见的。 田径世锦赛始于1983年,始办地就是有“运动之城”美誉的赫尔辛基。20余年,世界田径发生了一系列脱胎换骨式的变革,其核心的变化是不可阻挡的商业化趋势。世锦赛从初期的“义务劳动”到后来的“论功行赏”,直至现今实行重奖的完全商业化。我们熟知的“论功行赏”,有马俊仁和他的弟子在斯图加特锦标赛获得了奔驰车奖励,但是马俊仁师徒日后因分享问题竟然闹得不欢而散。这汹涌的商业化浪潮将田径比赛包装成一个个明星与观众分享快乐的拥有广泛市场的体育竞赛服务产品,早年生活清贫田径选手因此成为市场追捧的大明星。 世界田径已经进入了一个市场元素日益丰富的商业时代。商业化对世界田径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不能否认,对经济利益的过度追逐,对商业诱惑的毫无筛选照单全收,其产生的负面效应将在日后全部显现。疲劳、伤病,就是频繁过度商业比赛的必然的“副产品”。就如英国的霍尔姆斯说的,“我曾经天天梦想着在我的祖国参加比赛,不过现在的情况让我失望透了。我不得不放弃一些比赛,否则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伤害身体,危害我的运动生涯。” 体育商业化是一柄双刃剑,它可以是诱人的甜饼,也可以是致命的鸩酒。如此众多的伤病名单告诉我们的正是这样一个含义清晰的警告。 (本报赫尔辛基8月5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