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巴塞罗那失利后默默告别 昔日国手李国君的排球记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8月02日08:28 东方体育日报

  她们带着六连冠的希冀梦断汉城,将中国女排的辉煌定格在了五连冠;四年后,她们卷土重来,却又因为种种因素饮恨巴塞罗那。没有如雷的掌声,没有鲜花的簇拥,甚至连不满的谩骂都不曾听见,经历了中国女排的最低潮后,郑美珠、侯玉珠、李国君、李月明这些曾经为国家的荣誉披荆斩棘的女排姑娘们,就这样默默地告别了排球舞台。

  “即使是现在,只要一听到奥运会之歌奏响,我浑身的汗毛就会颤栗起来。那种为
国争光的荣誉感,只有经历过现场的人才能体会。”曾经拥有的就是幸福,所以李国君说她们并不是被遗忘的一代,只能说是有着遗憾的一代。

  退役后,队员们为了生计和各自的发展分散在世界各地,很难有机会碰头。而前不久在福建举办的妈妈排球表演赛大概算是她们分开后最大型的一次聚会了。郑美珠、侯玉珠、李国君、苏惠娟这些排坛名宿都在百忙中抽时间赶了过去。比赛当然是次要的,聚会才是主角,李国君回忆说,“一屋子女人就开始回忆以前训练或者比赛的种种趣事。我们那时可没有花前月下,在排球场上训练时还得苦中作乐。”而两次奥运会黑色的回忆,众人也难免会提起。尤其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当时要不是我腿断了,教练换人失误……下场后,所有人的感觉都是天快塌了。”李国君说。

  好在话题不会总是那么沉重,聊完共同经历过的,自然会聊到个人的生活。这些曾经被誉为全民偶像的姑娘们如今大多已经结了婚做了妈妈,拥有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在事业上,她们大多也发展得相当不错,郑美珠在德国俱乐部做教练、杨锡兰和苏惠娟在瑞士执教、曾经的主攻手候玉珠现在做了福建省体育总局竞赛管理中心主任,以至于大家都开玩笑地叫她“侯处”。而和李国君同是上海女儿的李月明则刚刚结束了在美国俱乐部的任教,频频往返于上海与美国:“我们一直说,能成为国家女排一员是一生的骄傲,如果人生能重来一次,我们还会选择排球。人生没有那么多圆满,正是由于当时的遗憾,才会成就今天的我,还有我的姑娘们。”

  冠军梦想终于找到寄托

  排球事业留给李国君一身的伤痕,但她却从来没有放弃自己的排球梦想,比如浦东进才排球学校。她说自己现在每一天都是快乐的,因为她热爱生活,也因为她可以从孩子们身上,看到自己冠军梦想的延续。

  李国君现在的所有生活几乎都在围着排球学校转。“沈富麟他们每次遇到我都要数落我一通:‘侬啦,戆是真真戆!’”她模仿着好友们说这些话时的表情,有点咬牙切齿,又带着些“恨铁不成钢”的味道。要知道,国外俱乐部请她做一次夏令营教练的费用就相当于她在国内做排球校长的年薪了。

  嫁人后,丈夫本可以让李国君过上安逸的少奶奶般的生活,可要强的她偏偏选择回国办学校。没有寒暑假,放弃休息日;有人问她怨不怨,后不后悔,李国君总是用爽朗的笑将创业的艰辛一笔带过。李国君说,排球学校几乎没有盈利,靠的都是政府补贴和比赛奖金:“我不物质,更不虚荣,钱够用就可以了,我现在的不少衣服还是以前国家队时发的呢。”“我小时候有两个夙愿,一是当排球运动员,二是做老师,现在正好可以把两件最喜欢的事整合起来,真的很心满意足了。”李国君说得很实在。而在“把运动队办进学校”后,她不断要求学生门在打好球前先要学会做人,“做人、读书、打球,这就是我教育他们的标准。连做人都做不好怎么成为高素质的运动员。”作为最遗憾的一代中国女排,李国君当然还有一点自己的私心,那就是培养自己的学员成为未来国家队的一员。“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看到我的学生实现我未完成的冠军梦。”(本报记者 张薇)

  昔日女排国手还原平淡生活 李国君买车自己从不开

  李国君:体重曾是难言之隐 成功减肥传为美谈

  场上是严师场下是"母亲" 40岁李国君想要个孩子


  爱问(iAsk.com)李国君 相关网页约598篇。

 

评论】【排球论坛】【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