球迷十年之北京林强:十载风雨不变乒乓情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04月18日19:22 乒乓世界 |
查看全部体育图片 循环图片 记得小时候,自从家里有了电视机,我最爱看的就是动画片和体育节目。郭跃华和捷克人奥特洛夫斯基的那场比赛,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让我认识了郭跃华。1981年,中国乒乓球队在诺维萨德拿到7个冠军,虽然那时我不懂得什么是爱国主义,什么是民族自豪感,但郭跃华、蔡振华、谢赛克、童玲、曹燕华、张德英……这些名字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里,他们是我儿时心中的英雄,乒乓球也成了我青少年时代的最爱。 随着年龄的增长,乒乓球拿冠军,在我看来渐渐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而足球、NBA、网球又走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新的喜好。1995年的天津世乒赛,中国乒乓球迎来了新的篇章,但我那时所迷恋的已是足球,席卷神州大地的乒乓热潮过后,我只是依稀记住了两个少年的名字——孔令辉和刘国梁。同样是那一年,广东同时拥有了三支甲A足球俱乐部,成为足坛炙手可热的淘金地。而我,也迈出了人生重要的一步,远赴广东,投身到中国足球的市场中。每天忙碌于绿茵场的台前幕后,往返于广州、深圳、中山三地之间,这时的乒乓球,对我来说似乎已只是儿时的回忆。 当“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凄凉袭上心头,当卡拉OK和酒吧已令我厌倦,我想起了公司附近体育馆里的乒乓球台。约了公司同仁一起打球,站到已经有些陌生的球台前,我忽然发现自己昔日的感觉还在,同事对垒,获胜的往往是我。直到朋友帮我介绍了一位前八一队队员,自己在那里拼命扣杀,而她则轻松的放起了高球,最后还总是以我扣杀失误而告终。那是我第一次见识到专业队的威力,惨败自不待言,但她重新唤起了我对乒乓的乐趣。飘在中山的那段时间,我重新拾起了对乒乓球的喜爱,水平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我终于明白,原来乒乓球早已融入自己的血液,虽一直若有若无,但却无法忘却。有了异乡打球的这段经历,我更加珍惜自己这项爱好了。 回到北京之后,工作换了三、四份,打球的嗜好却再没有丢下过,反而是越迷越深。这几年里,我交往最深的朋友,无一不是在球场上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有位报社的记者,我们相识是因为足球,而让我们成为知己的却是乒乓。第一次聊起乒乓球,他说自己是个天才,身边的朋友没有赢他的,我说“我不是天才,不过赢你问题不大。”年轻人总是不服输的,如此一来自然少不了要球场上见。那次输赢的结果早已不重要,但我们由此成为莫逆。 虽然球友越来越多,可是我对乒乓运动的关注程度反而不及当初了。直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令辉拿到冠军、亲吻国旗、紧闭双眼、仰天长啸的那一刻,唤醒了我对乒乓的激情。那一刻,是人性至真的表露,是让国人骄傲的定格,是乒乓魅力的高潮,是历史永恒的一瞬。在那之前,我很早就知道“小鱼儿”网站了,却从来没有兴趣登陆过,而孔令辉的夺冠,让我有了打开那个页面的冲动,让我有了以后在聊天室里为网友比分直播、共同为刘国正7个赛点心跳的难忘时刻。 在网上,我有幸结识了《乒乓世界》的主编——夏娃老师。通过与她的接触,我又对乒乓球、对国家队有了更多的了解,而这种了解每进一层,我都会愈加感到国手们的每一个奖牌、甚至每一分的取得都充满了艰辛。 这十年间,我从二十弱冠,到三十而立,每当我快要游离于乒乓球之外的时候,似乎总有一双无形的手,拉住我,让我将脚步重又收回。这中间,我要感谢的人实在太多太多,而为乒乓做些事情,或许就是我最好的回报方式。十年后,我与球友们共同建设的“全乒乓”已经一岁了,球星与球迷间的距离在我们的努力下更近了一步,还有更多的球友正在不断融入这个大家庭中,我也真正投身到了我所热爱的这项运动当中。我期待下一个十年国球的精彩,我相信,自己的人生也将同样精彩,因为国球依然会陪伴在我们身边。 作者简介:70年代初生人,现任“全乒乓”网站站长。(林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