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报》:打破宿命需要实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02日10:57 今晚报 | |||||||||
这是一场捍卫荣誉的较量,这是一次打破宿命的抗争。然而,相似的过程,相似的结局——我们还是输了。 0比2,中国队失利,眼睁睁地看着对手韩国队以5战全胜积15分的战绩昂首从A组出线,长沙的天空飘起了绵绵细雨。昨夜,无人入眠……
无形的束缚:压力 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在贺龙体育场内响起,到场的5万余名长沙球迷激动地跟着一起合唱,连被韩国队队员牵着手出场的中国小球童都整齐地把右手放在心口,凝望着五星红旗——所有人的愿望出奇一致:中国队打破“恐韩”的怪圈,用一场胜利在长沙谢幕。 “拼了!”于涛猛地吼了一嗓子,声音出奇地沙哑,但周围的队友并没有应和,而是面色铁青地奔向各自的位置。不知是没有听见,还是他们的心思已完全进入了比赛。 之后的事实很快证明,是紧张的情绪,让他们甚至无暇作出回应。在全场山呼海啸的助威声中,中国队在一开场就陷入了被动,甚至中圈开球后就直接把控球权送到了对方的手里,不少队员的技术动作明显走形。与上一场力拼伊朗相比,这场比赛他们被寄托了更多的期望:终结“恐韩”,这四个字的分量,比“打败伊朗”要重得多。所以,同样是数万人的助威,这一次,他们有些慌了神…… 真正的差距:实力 “无论结果如何,这场比赛一定要打出我们的精神面貌!”这是大战前一天,沈祥福立下的誓言。 他没有食言。从比赛的第一分钟开始,队员们就不知疲倦地奔跑,奋不顾身地铲球,曹阳的一个飞铲甚至使自己滑到了场边的跑道上——若单论精神面貌,中国队这场比赛的表现甚至可以打到90分。然而,精神面貌却决定不了一切。 为什么我们的队员屡屡倒地铲球,却仍然无法阻止韩国队进攻?为什么对方两三人面对我们五六个后卫的包夹防守却无所畏惧,总能制造险情?差距肯定存在,但不是精神面貌,而是实力,如果说心态的紧张是一方面因素的话,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才是输球的根源所在。无论攻防转换还是个人控球,韩国队都超过了我们,再能跑,再敢抢,又有何用? “精神面貌要和技战术结合起来,后者我们确实没做好。”沈祥福承认。“我们尽力了,但我们确实技不如人。”安琦在赛后感慨。是的,所谓的“恐韩”早已不是一种心理上的恐惧,而是已成了在技战术上的全面落后。打破宿命,靠的不仅仅是决心,更需要的是实力……本报见习记者杨先华 (本报长沙今晨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