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湘晨报:就这样成了“国懊”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02日08:20 潇湘晨报 | |||||||||||
在这四年里,一帮少不更事的懵懂少年跟随这支球队慢慢的长大。曾记否,曲波的飘逸、杜威的稳重、胡兆军的张扬,在成长的岁月里,他们慢慢变成了发黄的照片跌落在记忆的深处。 这里所写的只是这支球队成长过程中的一些事件,从这里面,人们可以发现,球队高起点开始,落魄的结局其实早已在意料之中。 心态:从谦卑到高傲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毛泽东说的这句话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被人们认作是至理名言。很不幸的是,这句话在这支国奥队的身上应验了。 当2000年,这拨十七八岁的少年开始进入国青队的时候,大部分还只是各支球队里的二线队员,能够进入国字号球队无异是一步登天。在那个时候里,很多队员都是非常的谦虚,甚至可以说是谦卑。绝大多数队员见了前去采访的记者都很客气,有叫大哥的,甚至有叫叔叔的。后来,慢慢出了名,很多队员说话的口气就越来越大了,见了记者也没那么客气了。 有这样一个传说:大连有位资深的老记者姓巴,记者圈里人都尊称巴爷。一位沈家军的大连籍队员,前两年见了他毕恭毕敬地叫“巴爷”,这位前辈也欣然接受,但该球员名气越来越大,脾气也越来越大,原来的那位“巴爷”后来变成了“巴哥”,而现在这名队员见了已经是一家报社领导的巴总,干脆就直呼“小巴”了。可以说,球技没有多大进步的时候,这批队员的脾气却“进步”很大。 收入:从贫穷到富有 民间有个说法“钱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没有它不行,但太多了却也不是一件好事。”这句话的真理也在这支国奥队员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可以说,这支球队根本很难抵挡住金钱的腐蚀性。 生于上世纪80年代的这帮孩子,生活态度就像一张信用卡:冷漠,物欲。他们从一开始就接受着“职业化”中国式的解释——职业化=物质化。 国青队时期,除了很早就在俱乐部打上主力位置的阎嵩收入比较高,其他队员的收入都很低。当时还在上海02队踢球的杜威、于涛等人,一个月收入也就七八百元。来自河南郑州一家体校的陆峰,是队里收入最低的队员,一个月可能也就两三百元,连一双好一点的球鞋都买不起。青岛小将高明有一次得到了一双名牌球鞋后,竟然晚上睡觉的时候都抱在怀里。那个时候,对于金钱这两个字,队员们只是在概念上有那么一个印象。但仅仅一年之后,这批队员大部分都在俱乐部一线队伍里打上了比赛,收入成几何数字往上翻番,球员们开始享受了,挥金如土的生活方式就成了一种时尚,久而久之,人的架子也就起来了,随之减落的是心中那份神圣的荣誉感。 内部:从简单到复杂 “当一个简单的人突然变得复杂的时候,那是非常危险的。”米兰·昆德拉的这句话用在现在的这支国奥队的身上恐怕是再简单也不过了,国奥队的溃败,从很大程度上是球队的心理出了问题。 在这支已经组建了4年的球队中,论资排辈已经不是什么新闻,老队员欺负新队员也不是什么新闻。国奥有过两次大规模召新人的历史。一次是在去年7月,与叙利亚一战前,徐晓飞、张晓彬等海外球员到昆明试训,另一次是去年11月,长春亚泰的4名球员以及李大维、冯潇霆成为了大名单的一员。 第一次扩招,徐晓飞、张晓彬的回归引发了球队内部的不和,老队员一般不喜欢给这些新人传球,而这些“留洋”的球员在场上也更多的是单打独斗。最终,这几人都没有留下,整个球队也莫名其妙地陷入低谷。 第二次效果就好上许多。“长春帮”的球员从甲B一跃穿上了国字号的球衣,自然是非常珍惜这难得的机会。于是,他们主动与老队员融合。由于为人处事比较低调,积极效果也是可想而知了:这些人很快成为了国奥的新生力量,曹明甚至坐上了主力前锋的位置,张宝峰和王栋也成为常备军的一员。 一个内部不和的球队,永远都不可能取得成功。 本报记者 季伟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