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我的马拉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18:30 新浪体育 | |
我叫余洲平,今年48岁。从2000年开始我连续几年参加了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说起参加马拉松赛的经历,却也充满酸甜苦辣。 一、为了儿子考上大学 这话还得从十年前说起,我们一家三口住在南城一套两家合居的单元楼里,只有一间 就这样我开始了跑步,刚开始跑不了多远就气喘嘘嘘、眼冒金星,耳朵嗡嗡的响,几天下来腿痛的迈不开步。 后来一圈、两圈、三圈,跑得时间越来越长,距离越来越远,而身体也越来越结实了。 回想起当初跑步,并不是想什么“锻炼身体、保卫祖国”之类的,而纯粹是为了儿子能上大学。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而今儿子上了大学,他可知父母的良苦用心? 二、我成了偶像,也有了Fans。 2000年的一天,我看到报纸上刊登北京将举行马拉松的报道,并号召群众参加这项活动,我也报了名。 10月15日,红河“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当跑出起跑线时,45岁的我高兴得象一只小鸟开始飞翔一样。高举双手欢呼雀跃。 由于第一次跑马拉松,体力如何分配、时间如何掌握心理没谱。由于前30公里跑得过猛,到后10公里,已经力不从心。最后跑跑走走,用了4小时7分30秒到达终点。距大会关门时间提前近1小时,当我拿到证书和纪念章时,心里很是高兴,因为我也可以跑马拉松了。 当单位的同事们知道我跑完了42公里195米的马拉松全程,他们无不睁大了眼睛。一个二十几岁的小青年说:“我太崇拜您了。”这时我的心飘了起来,好一时记不起来我是谁了。 三、未跑“超马”,先跑“马拉稀” 2001年跑完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后,我又报名参加了“中、日、美三国100公里超级马拉松赛”,共有50多人参加。 当离比赛还有三天时,不知怎么闹起了肠胃炎上吐下泻,一连三天吃什么拉什么。看到这种情况,妻子坚持不让我参加比赛,但我还是强打精神,象没事儿人似的去参赛了。 此时我想起了早年去世的老父亲。他是一位老军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朝鲜战争,同日本人、美国人在战场上交过锋。现在中、日、美的后代们在赛场上争高低,我能后退吗? 过去父辈们在战场上同敌人打仗流的是血水,今天我们在赛场上的交手流的是汗水。 比赛从天安门广场出发,我一直跟在第一梯队后面向慕田峪长城跑去,前八十公里我还能排到前几名,但后来体力下降,渐渐落后了。最后我用时12小时15分钟到达终点,冠、亚军是两名中国小伙子。我虽然没能取得好名次,但也成为跑完全程的十几个人中的一员。心里当然又说不出的高兴。闭幕式上大家合影留念,愿友谊长存! 四、我“超”过了全国冠军 马拉松是一项非常枯燥甚至残酷的比赛,尤其是平常训练,每天要跑十几公里以上,不管夏日炎炎,还是寒风刺骨,你都要坚持不懈。如果没有一种持之以恒的精神,你一定会做逃兵。我十年如一日,一直在跑着。我想人生就是一场马拉松,你要坚持,坚持就是胜利。 宫科近几年可谓大名鼎鼎,全国冠军、全国2小时10分纪录制造者。2002年参加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当我跑到18公里时,我见到了我国顶尖高手宫科。可是此时的宫科已经跑不动了,他两手叉腰走在路边,一副很痛苦的样子,等着收容车。 当我跑到终点时,用时3小时30分,取得了第360名。可我的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因为我超过了全国冠军。 五、一双老鞋 我有一双白色的运动鞋,是1975年花就块钱买的,上海第六橡胶厂生产的“前进牌”运动鞋。那时我每月挣33块钱,是咬了牙才买下这双鞋的。记得当年中国最好的运动鞋是上海生产的“回力牌”,当时卖10块钱,年青人以有一双“回力”为自豪。我很想有一双,但市场上没有卖的。后来,我买了这双同“回力”差不多的“前进牌”。 如今这双鞋已经历经二十八载春秋,我一直穿着它。它的质量太好了,比起现在有些厂家生产的穿不了几天就坏了的鞋,简直让人不可思议。真是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虽然它有些破旧了,可我一直舍不得扔掉它,用线缝好又穿上了。我穿着这双老鞋,一步一个脚印,心里很踏实。在此我也要对上海第六橡胶厂表示感谢。谢谢他们生产了这么高质量的鞋。伴我跑在人生的马拉松路上。 六、“少年”狂想 妻子看我跑马拉松着了迷,有时说:“快五十岁的人了,跑什么呀?象个疯老头似的。” 可我心里一直有一个小秘密——从来没跟任何人讲的一个梦想。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那年我53岁了。5加3等于8,8岁是一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龄,我想参加奥运会马拉松赛,除非他们说“少儿不宜”。 我知道象我这样的年龄,参加任何比赛是不可能出什么好成绩的,但是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跑我的马拉松,我就是冠军。 因为我真心的参与了。(余洲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