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尽头的马拉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7日18:27 新浪体育 | |
仿佛天生就是为体育比赛而活着一般,刚记事儿起,我就可以流畅地背出中国女排从一号到十二号运动员的名字、身高,也曾在多年之后清晰地记住很多比赛的比分、运动员穿的服装、留的发型,甚至比赛时的所有细节。度过黑白颠倒的日夜,有过面红耳赤的争论,流过自作多情的泪水,也因为在深夜里叫好声太高被爸妈大骂过…… 首都北京,在我心中一直是精神支柱,是民族脊梁,所以令我心驰神往,向往她的另 与几次综合性的体育盛会或者世人皆知的体育事件相比,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就精致得如深秋的一缕清风,吹拂着高天静静地流云。我多年关注着这项比赛,与其说长跑曾让中国人拥有过创造神话的自豪,既而让我们有了期待和遗憾,不如说它让我们体会的不是成绩的喜悦,而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毅力、意志激励着自己。看王军霞身披国旗时激动不已,看盖布雷·西拉西耶、奎罗伊、穆托拉甚至黄永舵(音译)、高乔尚子时,一样油然而生敬意。虽然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但是体育却让世界和民族不再有差异不再难交融,长跑,更是以它浩浩荡荡的爱好者队伍证明着这一点。 说到底,是因为明白“生命在于运动”,因为喜欢那种拼搏的意志民族的豪情刺激得自己头皮发麻双眼涌泪心血翻涌。步步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无数关于意志品质的名言,在长跑运动员身上体现得最透彻而经典。我曾深深羡慕着,公路旁的热心观众们能够亲眼目睹健儿们飞奔的飒爽英姿;也曾深表怀疑,为了短暂的片刻,他们何以甘心等得那么长久?而没有跟着跑多远就被治安人员拉住不得前行?其实无庸置疑,他们等待的是一种精神毅力的零距离传递,是顽强意志的亲身体会,就像学生时代经历的运动会一样,参与者与观看者一样地投入一样地精疲力竭。 我也曾深深地遗憾过、失落过…… 2002年的马拉松赛,破纪录的有2多万人参加,那些曾经苦等路边的男女老幼终于拥有了各式各样的机会,他们的参赛只能带动更多的人关注长跑的精神内涵,从而激发着人们更加热爱生命。而我,却与北京相隔千万里,就常轻易地将羡慕送给在京城落脚的同学们,然后在电视机前做虔诚的观众,在不同的场地不同的天气中做长跑的终身受益者。无论是胡刚军、王军霞还是宫科、李柱宏,都给了我莫大的鼓励,这种鼓励仅仅就我个人来说,终其一生,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十四岁之前,我对体育只是停留在临渊羡鱼的层次上,连同学中长跑的好手都是我的偶像。我没有成为优秀体育参与者的能力和条件,全然因为我与日俱增的体重,到2001年,我24岁,已经254斤,这种一直要爆炸的身型,压碎了我的运动热情和参与勇气,由于肥胖的人擅长给自己找借口,所以一直以来,胡刚军、王军霞们只是美化着我的梦想。我就是在梦到不能再梦时猛然惊醒的:我是一个正常人吗?连形象都没有,连毅力都没有,连生命质量都不在乎,连上街购物的勇气都没有……我开始累吐血般地跑一圈、二圈,在对自己的怀疑中,渐渐地延长距离、减少食量,终于衣带渐宽、形容渐瘦,我开始信心百倍。一个春夏过后,我成为一个身高一米八,体重150斤的正常人,我的减肥历程和效果,让许多人震惊和佩服,因为他们都知道我付出的代价,这代价曾让半年没有见过我的妈妈,落下眼泪。我很庆幸,在无数次跑不动或者自然环境不允许的情况下,我坚持住了!跑不动时,脑海里常常浮现运动员们矫健的身姿,超越、冲刺、张开双臂、挥舞国旗,我细心地看过他们比赛过程中的表情,不是我们远远看去的那么轻盈和体力充沛,而是劳累得近乎狰狞,想到这儿,反倒觉得自己渺小得可笑。我从此不再轻易埋怨、万事充满信心、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长跑,成为了我的习惯。 如果要说遗憾和失落,是因为我没有亲身感受过马拉松的现场氛围,没有机会在北京倾听心脏的热烈跳动。浩荡的队伍里,没有我的身影,只有我的憧憬。但我和队伍里的长跑爱好者一样,知道冠军只有一个,却都要为终点全力以赴、锲而不舍,要的不是形式上的冠军,要的是精神世界的振奋。也许有一天,我有了时间有了钱,会在秋意浓浓时去参赛,与成千上万的同仁享受顶级运动员和我们之间的精神交融,感受长安大街舒展自己的生命热情,让天安门见证自己人生的历程。首都构筑了固若金汤的中华体育精神,平凡的体育爱好者们,一如所有参加北京马拉松赛的和所有华夏大地的体育迷们,正是用一种亘古不变的精神意志,为中华体育的丰碑打造坚不可摧的基石。一年一年的马拉松赛开始又结束,唯有骨子里迸发的热情,才对体育对民族对国家对人类产生了强大的精神意志,沧海桑田,没有尽头。 所以想说:北京,没有我的脚印,而我已经跑过且永远奔跑着……(王恩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