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友支持不够对手没有甩开 马琳时代只是一片幻影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4日02:00 辽沈晚报 | |
团队支持力度不够 所谓“××时代”是需要一个团队支持的,尤其是男单这样一个竞争惨烈、水平接近的项目。为什么当年技术和状态都达到鼎盛时期的瓦尔德内尔没有形成“老瓦时代”?就因为他是一个人孤军奋战,没有团队支持。而“王涛时代”、“孔刘时代”的辉煌都植根于当时中国男乒整体的高水平。正是孔令辉和刘国梁领衔,王励勤、马琳、刘国正辅助的团队战 王励勤是最有机会和马琳一起重现“孔刘时代”辉煌的,但可惜的是王励勤不稳定的心理和发挥使他屡屡扮演“扶不起的阿斗”,也是制约他成为绝世高手的瓶颈。圈里人的一句戏言似乎正中王励勤下怀:“怀揣着天下第一的武功却总办大意失荆州的事。” 王皓、邱贻可、陈杞、郝帅等年轻队员虽然表现出了一定实力和锐气,充当狙击手、打冲锋战都是好手,但大赛经验、心理承受力都不足以挑大梁,至少在短时间内还不现实。而要以团队战斗力塑造一个时代,在男单这个项目,至少需要两三个能独挡一面的选手才能做到,马琳一个人是很难独挡天下的。 欧亚对手没被甩开 “男子单打这个项目目前竞争非常激烈,只要排在世界前30位,甚至50位,就都有可能获得冠军”,马琳夺冠后有感而发的一句话说明了当今男单的格局和竞争的激烈程度。 男单水平的接近让这个冠军的位置变得异常珍贵而又容易丢失。虽然对于欧洲和亚洲选手来说中国选手十分强大,但换个角度看,包括马琳在内,又有哪个中国选手在对阵欧亚高手时有必胜的把握呢?王励勤输给格林卡,四分之一比赛中王皓输给塞弗都是例子。欧洲选手已经不再满足于凶猛的打法,他们技术上的细节、控制能力和相持能力也在加强。而在这个竞争激烈、水平接近的项目中,任何一个微小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最终结果的变化。雅典奥运会,是欧洲选手的主场,这些不可预知因素将更加明显。 亚洲选手甚至比欧洲选手的威胁还要大,马琳在去年两次败在球路相克的庄智渊手下,这次他赢了,但谁又敢保证下次呢? 11分制偶然性仍在 “11分制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大大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这是蔡振华的话。赛制变化有出于针对中国队优势的意图,使一些人如刘国梁、王楠等选手的优势打折,这更让马琳一个人的优势不足以称“时代”。 去年亚运会的失利让中国乒乓球队不得不重新审视11分制。蔡振华针对11分制在去年年底提出了“把接发球也看作是进攻的机会”的要求。通过10个月的训练,参赛的3位中国队队员都在接发球抢攻这一环节上有所提高。抢得主动,也是马琳能够克制众多欧洲选手猛烈攻势的一个主要原因。但相对于“凶猛起家”的欧洲选手,多数中国选手做得还不够。 选手间球路相生相克加上每次比赛不同的分组形势,不可预知的因素太多了。世锦赛上就冒出了个削球的朱世赫,在11分制下,谁能保证奥运会上不再出现黑马呢?对于中国队来说,如何在技术上“道高一丈”,把11分的偶然因素降到最低,才是保证领先优势的根本。 本报记者姚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