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刘国梁大考在雅典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09:58 南方日报 | |
执教男队后首次世界大赛表现完美,但—— 刘国梁大考在雅典 新闻分析 拿到世界杯冠军,对于已经金牌满屋的中国乒乓球男队来说,原本并不值得如此兴奋,但2003年男子世界杯金牌是个例外。在巴黎溃败之后,男队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枚普通意义上的金牌,更需要明确的证据去证明我们适应11分制。同样,这也是刘国梁上任来的首次世界大赛,好的球员是不是好的教练?世界杯的成绩就是最好的说明。 适应11分制秘诀 蔡振华说过,11分制的最可怕之处在于它大大增加了比赛的偶然性。反过来说,如果在技术上远超于对方,让对手连偶然获胜的机会都没有,11分制也就没有什么可怕的。而从巴黎回来之后,中国队基本上都在为适应11分制而努力。而这种努力的训练体现在技术和心理两个方面。 从技术上看,中国队队员都展示了新的“绝活”。去年年底蔡振华就提出过:“要把接发球也看作是进攻的机会,这是11分制的客观要求。”通过将近1年的训练,参赛的3位中国队队员都在接发球直接抢攻这一环节展现出纯熟的技巧。比对手抢先取得主动,也是这次马琳能够克制众多欧洲选手猛烈攻势的一个主要原因。 但从心理上来看,某些队员还未能完全适应。11分制的偶然性,比赛节奏的加快,都要求队员要在更短时间内看清对手的球路,还要有很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去迎接球场上的变化。但从王皓和王励勤的几场比赛来看,两人在被对手追赶的时候,情绪都变得不稳定,并为此错失了机会。从这两点的比较来看,中国队更需要在心理调整上下功夫。 个性化管理初见效 拿下世界杯金牌,新教练刘国梁功不可没,但他还是让大家客观地看待他的成绩。在比赛中,队员们的技术得到改善,但刘国梁并不认为这些是他的功劳:“技术上的进步是日积月累的,我只执教了3个月,很多训练计划还在蓝图阶段。”但让人感觉更明显的是中国队员精神面貌的改变,球员们变得更加活泼,连一贯沉默的王励勤在场下的话也多了,在场上也“叫”得起来。而以往有些傲气的马琳,却变得沉稳,在面临逆境的时候,懂得自己控制情绪。而这些改变就是刘国梁“个性化管理”带来的初步成效。 比赛之余,记者总喜欢围绕着蔡振华与刘国梁的区别来作文章,更常有人请蔡振华点评两人间的差异。但蔡振华有句话说得很中肯:“我就是不希望刘国梁和我一样。如果是要一个复制品,我干脆自己去教好了。”而且他也一再要求记者和球迷多给刘国梁一点肯定和时间,毕竟一个教练的指导思想不可能在短短几个月中反映出来。 巴黎的失败不能完全否定刘国梁的临场指导能力,但世界杯金牌也并不是他向教练角色成功转位的证据。刘国梁需要的是更长的观察期,雅典奥运会才是对刘国梁的真正考验。 特派记者 梁燕 本报江阴10月12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