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中国男乒新技术变出一片新天地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10月13日09:21 解放日报 | |
穷则变,变则通。手上“绝活”多了,腰杆自然就硬得起来。中国乒乓男队出征此次世界杯,以赢得胜利、赢得信心告终,这背后,新技术的运用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从马琳、王励勤的几场比赛中可以明显看出,两人的反手技术都有了很大进步。马琳的反手台内侧拉下旋、王励勤反手对拉后的突然大力弹打,都是以前不曾见过的新技术。这几项技术的有效运用,和他们取得最后的胜利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男单在先后丢掉了2002年世界杯、2002年职业巡回赛总决赛和2003年世乒赛的冠军后,技术创新迫在眉睫。世乒赛归来,中国男乒马不停蹄赶往上海东方绿舟训练基地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封闭集训,那时就听闻队内的老队员张勇已在试打一项“秘密武器”,不日就将交付马琳等队员正式练习。一旦成功,中国选手反手较弱的问题可能会有很大改观。果然,这次世界杯上,我们在两个主力队员身上见到了效果:朱世赫削不死王励勤,格林卡对马琳的新技术极不适应,庄智渊再也克不住马琳了。 当然,新技术“见光”,也是一种冒险。中国队清楚地意识到,这次“露一手”后,新技术就不再“新”了。用刘国梁的话来说:“打也打了,对手必然对此有所了解,回去定会想方设法找寻对策。但我们所准备的创新技术远不止这些,一整套新技术中有很多已基本成型,就等着队员上手练习。所以,长远来看,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 本次世界杯中国男乒除了技术上的变化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外,还有两个细节也让人感到“变化”:队员在处理关键局、关键球时的心态变得更稳定了。中国队三名队员多次在危险关头不气馁急躁,依然一分一分拿。教练组赛前的准备工作做得更细致了。王励勤胜朱世赫的那场球就是一批“内行智囊”集体智慧的结晶:对手为了让自己的打法更加适合对付王励勤而可能改换胶皮类型,教练组连这都预计到了,准备不可谓不周全。 对手在变,想争先,除非自己抢着变在对方前面。刘国梁就这样带着男队和时间赛跑、和对手赛跑。他说:“只有这样,才能稳住胜机。”(江阴10月12日电)本报记者薛淼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