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伟重回篮管中心 温和改革派欲创中国篮球大场面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3年06月13日17:01 南方体育 | ||
本报记者徐梅报道 在中国棋院的那栋小白楼里,李元伟正在加紧办理相关的交接手续。他即将告别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研所,回到曾经工作过三年的篮球运动管理中心。 担任篮管中心副主任三年,他留给人们的印象是温和、稳健。然而2000年5月调任国家 还科研人员尊严 他接手科研所时,科研所在经济、人才等多方面陷入困顿。由于包袱沉重,由国家体育总局下拨的经费入不敷出,人才流失严重。李元伟一句话说痛了科研人员的心,他说,“我们要让科研人员有尊严地工作、生活!” 此后,他的主张、作为全与这句话相关。他敏锐地捕捉到科技部将建设100所非盈利性公益性科研院所的信息,把这作为体科所未来的发展方向。然而由于科研所影响力有限,当他和工作人员与科技部联系时,科技部官员甚至表示了惊讶:居然还有一个体育科研所? 为了扩大体科所的社会影响,李元伟痛下苦功。他从单位门面开始改建,把体科所破旧的门面改造一新,明亮气派的灯箱宣传广告一字儿排开。还从总局申请到了专项改建经费,要把五十年代建成的办公大楼装饰一新;组织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借助全民健身热潮打响国民体质监测的牌子;花重金设计了全套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把体科所作为一个品牌进行推广,为它专设标识…… 李元伟的这些举动打破了体科所的沉闷,也引起了一些议论。有一种说法认为,他做了太多的表面文章,有点“哗众取宠”。然而正是这些所谓的“表面文章”为体科所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让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这里,也让科研人员感受到新所长带来的切实变化:2000年体科所各项经费的总额为678万元,2001年迅速增加到1912万元,是上年的2.82倍;基于国民体质监测万里行所取得的显著影响,国家体育总局投入400万元为体科所配备了两台“国家国民体质检测车”,为进一步开展这方面的活动提供了新的平台;2002年声名鹊起的体科所通过了科技部的审批,成为第二批百所公益型科研院所的改革试点单位! 改革家的低调人生 在体科所内大刀阔斧力主革新时,李元伟没有改变他一贯谦逊、低调的为人。他在与属下闲聊时表示,“从来也没有把自己当个官儿看!”他笑言,这可能跟自己晋升太晚有关。在40岁之前,他没有任何职位,只是北京体育学院的一个普通老师。在校任教时,他曾作为访问学者前往俄罗斯进修,回来时带了一大箱子专业书籍,“那个时候是想好好做做学问的,没想到提拔我了,这就走上仕途了。” 由于他家人都在香港,他一个人在北京过着“准单身生活”。在体科所搬到中国棋院办公,装修整饬旧楼之前,记者曾经好几次在体科所下属的餐厅里碰到他一个人吃饭。吃得非常简单,时常只是一菜一饭。 重返篮球圈也是挑战 由于尚未完成交接、正式到任,李元伟不方便对篮球中心的工作过早,但在私下里,他曾表示,篮球圈里情况比较复杂,回篮球中心工作,对自己也是一个挑战! 由于他为人谦和,不少俱乐部对他寄望很高,广东宏远俱乐部负责人陈海涛表示,“李主任比较注意跟下面沟通,他回来后,我们在向上反映情况下会更通畅一些。” 而从他对体科所的机构改革和品牌打造上看,思维开阔、目光长远是其温和品行之外更可贵的两大特征。对于市场化推进过程中,多方利益纠结的中国篮球而言,的确需要一个既有开阔气局,又能妥当行事的领头人。李元伟如能延续其主事风格,应该可以开创出中国篮球的大场面! 李元伟履历 出生年月:1948年11月 民族:汉 专业技术职务:教授 党派组织:中共党员 学位学历:硕士学位 毕业院校及专业:北京体育学院体育教学理论与方法 主要工作经历: 1976.8—1990.5北京体育学院篮球教研室教师 1992.3—1995.7北京体育学院外事处副处长 1997.11—2000.5北京体育学院教务处处长 1990.4—1992.2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 1995.7—1997.11国家体育总局篮球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 2000.5至今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
两性学堂--掀起夏日阳光中的爱欲狂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