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基普乔格的马拉松修行之路

特写:基普乔格的马拉松修行之路
2019年07月23日 09:34 体育综合
最强跑者基普乔格 最强跑者基普乔格

  伦敦马拉松三连冠选手、世界马拉松男子纪录保持者,埃利乌德·基普乔格(ELIUD KIPCHOGE)同意向我们揭秘他的艰苦长跑“王国”。这位34岁的肯尼亚运动员,因惊人的优异成绩,被很多人看为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

  卡布达卡(Kaptagat)位于玛哈克威 (Marakwet)高原, 卡布达卡营地的寄宿者们,在训练中喜欢跟随那些打头阵的年长弟兄们。

  这家空空如也的小摊店,供应各式被人曾遗忘的美味番茄,以及多汁的芒果,吃过后回想其味道,还是让人沉醉。这家经营不太稳定的小店,位于卡布达卡(Kaptagat)镇的玛哈克威 (Marakwet)高原上,所在公路通往埃尔多雷特城。这个小镇地处肯尼亚的高原,可以俯视这个跑步竞技的世界。店的左边有一条小路,就在学校的后面,从学校里还能传来课间孩子们的尖叫声,一扇绿色的门后就是营地。这个全球性的训练营是由荷兰运动员乔斯·赫尔门斯(Jos Hermens)创办的,已经有二十年之久了。

肯尼亚训练营的日常肯尼亚训练营的日常

  去年9月,以2小时1分39秒打破世界记录,震惊长跑界的埃利乌德·基普乔格就在这里训练。这位肯尼亚运动员,今年34岁,已是世界冠军(越野障碍赛跑、2003年和2004年的5千米赛)和奥运会冠军(2016年马拉松),多次赢得各类大型马拉松赛,也是这项领域的世界纪录保持者,因此,许多人认为他是有史以来最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他的地位和他已经呆了快18年的训练营的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我们常说:进入到卡布达卡(Kaptagat)训练营如同进入了西多修道会,一切以苦行禁欲和训练为重。这里遵循几乎修道式的指令,居住者只围绕着冥想长跑来生活。一个远离世界的地方,只有寂静和贫乏。唯一繁茂的就是非洲之角的高原上的植被群。花园里静静的长满了天竺葵和叶子花。训练营由两部份永久性的营房组成。先来说说宿舍,一共有15个房间,房间里只有两张铁床。

  12月国际田径联合会授予埃利乌德·基普乔格年度运动员奖,在柏林他因着自己的夺冠赢得了9万欧元,超过25万欧元的参赛奖金,以及他的赞助费,但是他却与另一名跑将同住一间修道房。任何其他跑将中的一位。因为营地运作方式如同“法伦斯泰尔”(法国哲学家傅立叶幻想要建立的社会基层组织)。一共有30几位运动员,每两年运动员们自己选出一位领导人。二月份的时候,以2小时7分38秒获得去年艾恩德霍文(Eindhoven)马拉松赛第二名的拉本·穆太(Laban Mutai)当选。他将负责和管理大家的集体生活。他需要分配卫生工作、解决矛盾冲突、制定生活规章,另外会有一位助理日常协助他,每个人都需要遵循规章条例。哲学家夏尔·傅立叶(“法伦斯泰尔”的创始人)的政治愿望在世界各地都失败了,但却在肯尼亚的运动领域里获得了成功。“是的,这个运作方式带有社会主义性质,”

跑,简单却不简单。跑,简单却不简单。

  马克·罗伊 (Marc Roig)笑着说,他曾是西班牙跑将,如今是团队的体能训练师。基普乔格和其他人都是平等的。他即不享受特权,也没有优先权。当然,他也不会去抱怨。因为他一直是如此生活的。他18岁来到这个训练营,这之前他都住在离营地4小时的南地(Nandi)地区。他们一家住在一个小茅屋里。晚上放学以后,他帮助舅舅去离家四公里的地方挤牛奶。如同其他非洲跑将描述的一样,“每天早上我跑着去上学”他解释道:“中午回家吃饭,然后再去学校,晚上再夹着书本飞奔回家。一天差不多需要跑16公里。”在2001年,16岁的基普乔格在一次本地比赛中遇见了帕特里克·桑(Patrick Sang),帕特里克·桑刚结束了他的障碍赛跑步生涯,成为了一名教练。“我运气很好,因着跑步,我可以去美国的大学读书”,桑(Sang)提到:“那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因此现在回到这里,我想回报我的家乡和同胞。”他在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中获得了3千米障碍跑的亚军,当时他还是一名衣阿华大学的学生。

  晚餐的时候,这位奥运会冠军(左边)不停地吞吃着乌咖喱,类似粗米粉块,还有胡萝卜和红豆。旁边就是帕特里克·桑(Patrick Sang),基普乔格16岁的时候被他收入门下。基普乔格在2002年加入了这位前3000米障碍赛冠军的训练营。

著名教练员帕特里克·桑著名教练员帕特里克·桑

  创造世界记录以后,埃利乌德·基普乔格没有因头衔、金钱和各方诱惑而改变自己的习惯。他依然回到卡布达卡(Kaptagat)训练营。

  “帕特里克·桑(Patrick Sang)是肯尼亚最好的教练”,雷纳多·卡诺瓦(Renato Canova)- 意大利有名的教练、肯尼亚竞技运动的行家,肯定到:“他是唯一一位制定专属训练计划的教练。”当桑遇到基普乔格的时候,基普乔格还在单独训练,而且方法随意。基普乔格回忆起:“我向帕特里克要一份训练计划,他也给了我。”桑那个时候非常的激动,他提到:“我在他身上感受到了一些特别的东西,十五天以后,他完成我的计划,并问我他还可以做什么其他训练。”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基普乔格在2002年加入了帕特里克·桑的训练营,当时是由乔斯·赫尔门斯(Jos Hermens)在管理的。在卡布达卡训练一年以后,基普乔格在法国体育馆举行的5000米世界赛中夺冠,超过了两位名将:希查姆·艾尔·奎罗伊(Hicham El Guerrouj)和克内尼萨·贝耶查(Kenenisa Bekele),造成了轰动并立下功绩。19岁的时候,这位肯尼亚运动员成为了保罗· 特尔卡(Paul Tergat) (越野障碍赛的传奇、前马拉松世界记录保持者)的接班人。但是基普乔格稳扎稳打,他不想做一位昙花一现的世界冠军,因为肯尼亚这个国家实在盛产了太多。在2012年的马拉松赛上,他得到了认可。除了埃塞尔比亚的贝耶查(Bekele),没有任何一位对手有他的才能、意志力、智慧,甚至他极端的严谨性,这些优势都使他在长跑界闪闪发光。

训练后的清洗按摩训练后的清洗按摩

  因为基普乔格18年来都没有改变他的生活方式,甚至在他创造世界记录,收获名誉和金钱的时候。他一如既往的回到卡布达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个星期的生活都是一样的。周一早上外出,离他家20几公里的地方,然后下午坐车到达营地。傍晚,与团队一起出发,来一场被他们称为“轻松跑”的训练,即十公里跑,头一个10公里以每公里5分钟的速度,后两个十公里,保持每公里4份30秒的速度。桑喜欢密集式的训练,但他不会把一些荒谬的,违背肯尼亚跑将日常习惯的课程强加给学生。他延续纽西兰传奇教练亚瑟·立迪亚(Arthur Lydiard)的哲学理念,亚瑟开创了跑步这项运动,并对其改革,他的学生:皮特·斯内尔(Peter Snell), 默里·哈尔伯格(Murray Halberg) 和巴里·马吉(Barry Magee)曾在1930年的罗马奥运会上摘得两项头衔和三块奖牌。

  星期二早上将进行第一次的严格训练,主要是为了提速。团队会去到卡伦金人地区(Kalenjin)的首都埃尔多雷特城,那里的“我”大学(Université Moi)里有唯一的竞技跑道。原本基普凯诺体育馆(Kip Keino)里也有竞技跑道,但是已经被摧毁,需要重建,然而因为钱被挪用,导致施工无法继续。运动员们本来还抱有一丝希望,当肯尼亚表示愿意承办2017年非洲国家足球杯时,埃尔多雷特体育馆将会成为其中一个比赛点。当足球杯的观察员来查看场地时,一些挖土机被紧急调来充充样子。但是这些挖土机在观察员离开后就被撤离了。

训练,枯燥,也不枯燥训练,枯燥,也不枯燥

  基普乔格和他的队友们于6点半到达学校跑道。帕特里克·桑和每个队员下达指令。训练计划如下:8个2千米,保持5分50秒的速度,每两个2千米中间可休息70秒。这是一周当中唯一的一项速度训练。随后运动员便返回营地。训练前后都无需做身体拉伸。马克·罗伊 (Marc Roig)解释说:“我们认为伸展运动没什么益处。相反,基普乔格如小木桩般僵硬。如果运动员过于柔软,他就会不够有活力,爆发力也会不足。”同样的,基普乔格也不需要做心理准备。马克·罗伊笑着说:“别,他可千万别先多想。”

  回到营地后,运动员们便享用早餐。因为在肯尼亚,如同在埃塞尔比亚,所有的晨练都需要运动员保持空腹。早餐有非常甜的奶茶、面包和水果,用餐后就是休息时间。马克·罗伊 (Marc Roig)提到说:“基普乔格花很多的时间在体能恢复上,对他来说这是最重要的,并不是单单靠午休,而是安静自己,什么都不做,看看书听听音乐。特别是需要谨记不要紧张,保持简单的生活方式。正因这种放松他才从来没有受伤过。”诗人阿克巴·多比聂(Agrippa d’Aubigné)写到:“爱的越少,伤害越少”… 休息、放松、阅读,如此简单。在生活区域,有一个图书馆,基普乔格非常喜欢那里。在营地,他被称为“哲学家”。他自己也承认说:“我真的非常爱看书,最近我拜读了斯蒂夫·彼得斯(Steve Peters) 教授的《黑猩猩悖论》(The Chimp Paradox),一本关于大脑的书。”基普乔格也会写作,在他的笔记本里,他会记录下他所有的训练课程,以及自己的感想和那些塑造他个人性格的人生格言:“只有自律的人在生活里才是自由的人”,“靠着百分百的自己,也比不过团队合作的百分之一”“我总是把自己看为自己最强的竞争对手”,“我带着我的心和我的精神在奔跑”。还有一句话刻在一只手环上,他一直戴在右手腕上:“人无极限”。

非洲运动员喜爱的食物非洲运动员喜爱的食物

  午餐是以米饭为主的清淡饮食,有土豆和四季豆。饭后就是午休,下午要开始新一轮的训练,最后就是晚餐时间。营地里有一个菜园,一旁还有吃草的牛,牛奶也是从他们身上获得的。玛吉(Maggy)负责准备晚餐,有乌咖喱(一种由本地谷物做成的硬玉米粉块)、蔬菜、胡萝卜、吗哪谷(Managgu)- 一种类似菠菜的植物,烹饪方法也类似,还有红豆。16年来菜谱总是一成不变。基普乔格补充道:“每周我吃三次肉,食物的的摄取就仅限于这些了。我们不会再补充其他食物或服用体能恢复产品。”

  用餐的时候大家会一起闲聊,聊家庭聊下一场的比赛,等太阳消失在桉树后,基普乔格就会重新回到自己的房间。他说:“每晚我都是在8点到9点之间入睡,对于我来说睡眠是最重要的。” 星期三早上六点他们就要出发去征服20公里,全程需要一小时20分。 下午就是新一轮的“轻松跑”,即50分跑完10公里。到了晚上,基普乔格会睡得很早,因为第二天的训练会比较艰苦。他说:“周四的训练项目是我最喜欢的,那就是长跑。。。”。周四早上天还没亮,夜空星星闪烁,这景象在很多照明太充足的城市都已经看不见了。在黑暗中运动员们就开始启程了。不谦虚地说,这个砖块搭建的营地是很多世界各地人的梦想所在。

午餐时段是大家交流聊天的场合午餐时段是大家交流聊天的场合

  能踏入这个地方,就意味着未来可以去到欧洲或者亚洲参加比赛,甚至改变他们的命运。还有那么一群人,每天早上会加入到运动员的行列中,跟着他们一起踏着东非的红土地向前冲。他们希望有一天会被帕特里克·桑看中,这些人被称为“局外人”,他们象征着无数肯尼亚跑将。例如24岁的伊斯美(Ismail),他说:“我出租了自己在这不远处的一个房间,每个月18先令,相当于18欧。能和埃利乌德·基普乔格一起跑步是我的一个机会,可能有一天我也能加入他们的队伍。”桑不会阻止这些跑将,甚至在跑道训练中,他也接纳这些局外人。桑说:“需要给每个人机会,我会观察他们,留意他们的态度、步伐、行为举止等等。”大批的跑将开始了他们的训练,每人需要跑大概30几公里,保持每公里3分20秒的速度,这不算是很快。

  雷纳多·卡诺瓦(Renato Canova)提到说:“适合基普乔格的训练其实非常简单,因为他成功的秘诀,是他自己,是他懂得与教练相处的智慧。”他自己也承认说:“我对帕特里克的信任是最至关重要的,这种信任已经很持久稳固了。我认为成功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一个竞技员和他教练之间的关系如何。”桑和帕特里克之间的关系稳固并且深厚,不会轻易改变也不需要过多的夸耀。基普乔格总是位于队伍的中心,也是队员们的核心。跑了几公里之后,太阳升起了,光辉照耀着队员们以及路边的槐树。孩子们奔跑着去上学,路上会和运动员们相遇,也许他们也是孩子们的未来。队伍继续前行,原本有50几人冲在前头,如今只剩10几个。他们像在开一辆持续前行的火车。他们坚持不放慢节奏,然后在傍晚时分跑回营地。到达后,队员们会彼此相互祝贺。帕特里克·桑教练指出:“首批到达的人当中,主要是曾在马拉松赛中保持2小时10分以下纪录的跑将。”除了伊斯美(Ismail),他没有自己的参照时间,而他坚持下来了。

冠军荣耀之路冠军荣耀之路

  埃利乌德·基普乔格会与这位局外人握手,当下他们是平等的,但这之后他们就要彼此去为自己的生活奋斗。伊斯美的房间很破旧,而基普乔格的也没有比他的豪华多少。跑完后,一杯热茶已为基普乔格备好。晚上只需要再跑10公里,还是比较轻松的。之后等待他的就是周六早上的训练,周六下午他就可以与他在埃尔多雷特城的家人们团聚。周末他就可以陪伴他的妻子格蕾丝(Grace)、12岁的大女儿里恩(Lynne)、5岁的儿子克雷芬(Griffin)和8岁的儿子乔登(Jordin)。在享受周日的家庭时光之前,明天早上他需要先完成他的10公里训练。他可以在家呆到周一下午。之后他就需要返回营地,继续他一成不变、严谨和朴实的生活:跑步、吃饭、睡觉。他说:“这是我喜欢的生活。这样的生活成就了现在的我,也给了我幸福。”这也是他唯一尝试过的生活。夜晚来临,太阳的余晖洒在叶子花上。我们也重新上路,回归城市的喧嚣,去往内罗毕(Nairobi)城,留下基普乔格继续享受这东非的宁静。

  文/让﹒克里斯托夫 科林(JEAN-CHRISTOPHE COLLIN),队报杂志L‘Equipe肯尼亚报道

  图/旦﹒维农(DAN VERNON) NN跑团(NN RUNNING TEAM) 译/金琼瑶

  (转载自户外杂志)

推荐阅读

阅读排行榜

体育视频

精彩图集

秒拍精选

新浪扶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