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天 | 热、热、热,跑不跑?怎么跑?

2017年07月13日09:55 新浪综合
资料图。

  今日入伏,热在三伏,冷在三九,一年中最热的时段来了。虽然在酷热的天气下跑步,能提高人的耐热能力,使得肌体更好地适应自然气候。但跑友们也应该对自己的身体情况作出理智的判断,量力而行。

  在高温天气下,不仅业余跑者怕热,专业运动员也不例外。大家普遍认为比较耐热的非洲选手,在炎热中跑步也不轻松。

  高温下运动的生理反应

  高温环境对运动员的身体机能、心理状态,对运动员自身水平的发挥和成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产生大量的热,如果不能很好地散热,会造成体内热量积聚过多,体内高热会导致各种代谢活动受抑制、同时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也大打折扣,表现为肌肉力量下降、控制节奏的能力下降;如果因散热发汗而失水过多,就容易出现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随之而来的肌肉抽搐,无法继续奔跑。

  高温下跑步还存在一定的风险,除了中暑和脱水,还有一种需要警惕的病症叫做“横纹肌溶解症”,肌肉高热时降解酶的活力提高(每增加1 ℃ 可提高10%), 使肌细胞更易发生坏死溶解,细胞内容物(肌红蛋白、肌酸激酶等)流入血液造成全身损害。出汗造成的水分和电解质大量流失、体液渗透压的改变(细胞内外渗透压不平衡),也会对肌肉细胞膜造成更大的压力,更可能导致细胞膜通透性改变、细胞内容物流出。

  即便是专业即运动员,高温天训练、比赛降速也是难免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一般马拉松比赛都在春秋两个赛季,天气适宜,适宜创造好成绩。

  既然高温跑步让身体承受这么多压力,那高温天就要避免训练了吗?显然不是。

  高温适应训练的必要性

  如今各类马拉松、越野比赛日益增多,赛季延长,难免碰上气温比较高的比赛日。这对跑者的耐热能力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专业运动员参加夏季奥运会,也是接受高温的考验。

  如果平时缺少高温天训练,或者高温天刻意避免训练,等到比赛遇到高温天然后盲目去“拼”,肯定不会跑出好成绩,也更容易出现不必要的身体损害。

  进行耐热训练后,机体在长期反复的热作用下,可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各种生理功能达到一个新的平衡,就不再容易因高温而出现不适和损伤。

  有研究显示,虽然高温天运动容易引发横纹肌溶解症,但是良好的适应性训练却能显著减小横纹肌溶解症发生的几率。

  另外,耐热训练对提高正常天气条件下的运动能力也是有帮助的,可以提高最大摄氧率、乳酸阈、最大心输出量等指标。由于炎热时各种代谢活动受抑制、同时神经细胞的传导效率也大打折扣,心肺功能和骨骼肌功能都受抑制。

  如果这时候进行适应性训练,不仅这种抑制就会逐步减少,而且当天气转凉、高温的阻力消失后,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和配速自然就会提上来。所谓的“夏练三伏”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效果不一定会直接体现在高温训练时的配速提高,它是一个厚积薄发过程。高温天训练,即便配速有所下降,也不要怀疑自己的能力,实际的训练效果已经积累下来了;也不要过分追求“设定”配速,因为高温训练毕竟对身体的负荷不小,业余跑者如果身体的素质的底子不好,还是需要掌控好这个“度”。

  在高温下进行马拉松训练,首要任务要防止高温造成中暑、横纹肌溶解等不必要的损伤。在训练过程中不仅要及时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也可以及时用冷水降温。

  (98跑)

标签: 马拉松高温训练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