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媒体跑团畅谈北马:跑出“京”神 全民的盛会

2016年09月23日10:26 新浪跑步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首都媒体跑团畅谈北京马拉松:跑出“京”神,全民参与。

  北京时间9月21日,2016年北京马拉松结束的第四天,一场围绕跑步,围绕2016北京马拉松的座谈会在新浪总部大楼展开。新浪高级副总裁、新浪体育总经理魏江雷与媒体同行一起畅谈北马,共同分享跑步那些事儿。媒体从业者以跑者身份分析北马,用专业视角看待中国跑步运动的发展。

  女性跑者眼中的北马

  北京马拉松已经走过36年了,每年北马都有它相同的地方,每年北马也有它独到之处,而北马的故事,在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记者陈妺那里则记忆深刻。陈妺说与马拉松结缘是因为工作需要,2014年以前,对于北京马拉松的故事陈妺陆陆续续都采访过了,到了2014年,她想要挖掘更多的故事,于是她开始跑步,开始在赛道上采访跑友,陈妺说:“当我们作为一名记者变换了一层身份,成为一名跑者的时候,跟他们(跑者)的关系是对等的,所以他们(跑者)会更容易跟你去交流自己的心得和心情。”

  同时陈妺还分享了今年北马自己鼓励一个女跑者惊险完赛的故事,她称在比赛40-41公里处,自己看到一位面临关门却仍然坚持的女跑者,于是陈妺鼓励着这位跑者,在她的“一二一二”的调整中,在两边观众喊着倒计的时的声音当中,帮助这位女跑者成功完赛。在陈妺看来,马拉松受人喜欢的原因是因为人们能从中汲取一些力量。

  如果说陈妺是北马赛道上跑者的见证者,那么京华时报体育部副主任、资深体育记者张晓敏也许就是被见证的跑友了,今年的北马是她的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赛事,她称在成绩上还是比较满足的,同时也分享到,自己在25-26公里的时候,出现过有极限,感觉很难受,然而过了31公里,感觉轻松了,整场比赛下来也没有之前想象的可怕。

  北马是张晓敏的首马,而这次的北马则是资深体育记者王静的第四个了,同时她也是这场比赛的500的兔子,而作为兔子,对王静来说是比较煎熬的,因为太慢了。但是王静也称兔子的被信任感,兔子鼓励跑者的责任感,让自己更加的自豪,同时她也表示,作为一个合格的兔子,最后的时间误差要在一至两分钟之内。

  体坛传媒集团全体育执行主编原跑者世界编辑部主任李瑛是跑步届的老人了,在她看来,北京马拉松取消半程是非常遗憾的,她希望北马面向不同级别的选手。最后她用“自由”一词来形容北马,“自身的自由,让周围人觉得更自由,相互之间的。”李瑛说。

  赛事改变众说纷纭

  36个年头,北马一直都在改变,今年北马的改变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今年北马很糟糕,起点尿骚味,水不够;也有人说,北马非常棒,一路吃吃喝喝,观众热情还有私补。究竟北马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在首都媒体跑团报道组眼中,北马是这样的。

  北京娱乐信报体育部主任张健以记者的身份参与北马:“跑步很历练人,锻炼身体,可以在奔跑中思考反醒。北马让更多人理解跑步,观众对跑者越来越理解,跑者们思想也在提升,保护意识越来越受重视。”

  “跑步是要科学的跑,跑对了有益健康。第一次参加北马,虽然听到很多人吐槽补给厕所和拥挤,但是我认为,如果科学安排,是不会频繁补给和上厕所的。拥挤问题的话建议,跑者早去,路线也可以考虑环形,循环设计不要形成交叉线。”北京青年报余美。

  北京青年报田径专项记者褚鹏:“虽然我没跑,但是我体验了几次,能感受到北马变化。尤其是今年,北马回到了老百姓身边,更接地气了,大伙都很慷慨地拿出私补给选手。”

  “我是报道者同时也是参与者,我在赛道上给伙伴提供私补,但是我发现今年北马补给太给力了,连洗澡都够了!”北京晚报体育部资深记者陈赢特别幽默地分享到。

  北京青年报体育部主编助理汪浩洲:“作为一个参赛者,北马确实拉近了你我,促进人与人的交流,跑者跑者之间,跑者观众之间,让我很感动。”

  大咖眼中的北马“精神”

  北马已经走过36个年头,是中国最早的马拉松赛事,同时也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全马赛事。说它是个赛事,倒不如说它是跑者的节日,3万名跑者就有3万个鲜活的故事,那么吸引无数跑者前来朝圣的北马传递着怎样一种精神呢?大咖们都各自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来自北京晚报的陈远丁在跑圈内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他的昵称丁丁runner更被人熟知。丁丁在赛前受到生病的困扰状态不是很好,但还是以317的成绩完赛。谈到北马精神,丁丁用了“专业”这个词来形容,他表示:“北马是国内第一个全马赛事,它有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就是来为严肃跑者服务,因此,北马的精神首先应该包括专业。”

  领跑者杂志的创始人谭杰就是一名严肃的跑者,他在今年的北马中创造了314的个人PB。谭杰也是马拉松文化的积极推广者,他用了“包容”这个词来总结北马精神,他说:“北马是一个大型的群众活动,难免会出现不完美的地方,既然跑者选择了马拉松,选择了北马,对出现的各种状况应该表示宽容,而不是一味的抱怨,北马也在不断的提升,需要跑者、市民、组织者共同的宽容,这样才能一起进步。”

  人民网副总裁唐维红在北马上完成了个人的首马,作为一个新晋跑者,唐老师是为了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因此他用“健康”这个词来总结北马精神,她说:“北京马拉松在专业度上是国内的一个标杆,但作为跑步运动,它的内涵少不了健康,因此,北京马拉松的精神少不了健康两字。”

  新华社高级记者汪涌是首都媒体跑团的领队,虽然没有亲自跑今年的北马,但他一直投身于北马的赛事报道,说到北马精神,汪涌老师有特别多的感情,他用了两个词来概括,分别是“大气”和“情感”。

  “北京马拉松从祖国心脏天安门起跑,能够经过很多北京地标性的建筑,这种跑步体验是很不一样的,这种大气是别的赛事没有的。”

  “我参与过很多届的北京马拉松报道,以前就是把它当做一个赛事来去报,现在我会更多的关注身边的亲戚朋友,包括谭杰老师,他的女儿在这次赛事中做志愿者,因为参与者的交融,北马的这种情感就体现出来了。”

  新华社高级记者孙晓胜用“传递”和“分享”来概括,他谈到了北马中最亮的一句标语“再跑6公里你就可以发朋友圈了”,跑步的人最爱的就是分享,他说:“刚才几位老师谈到的专业也好,健康也好,都可以通过跑马来分享出去,其实每个跑者都很喜欢在朋友圈来分享,这也是传递马拉松精神很好的一种方式。”

标签: 北京马拉松跑步马拉松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

推荐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