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也就是3月28日,对现代文学界来说是一个悲伤的日子!
1941年3月28日,英国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自投乌斯河。这位被誉为现代主义先锋的伟大作家就这样离开人世,终年59岁。
伍尔夫是“意识流”写作的大师,其作品注重描绘人物角色的意识流动状态,以此表现人物的个性、思维乃至潜意识。她的经典小说作品有《达洛维夫人》、《雅各的房间》、《灯塔行》等等。她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詹姆斯·乔伊斯(《尤利西斯》)、威廉·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起被称为意识流四大师。另一位英国名作家爱德华·摩根·福斯特评价她把英语“朝着光明的方向推进了一小步”。
击倒这位大师的是一条叫“抑郁症”的幽灵
伍尔夫有过童年阴影,母亲和胞姐也在她少年时期离世。成年后,她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二战期间,她的印刷厂和房子都毁于德军对伦敦的轰炸中。个人际遇的巨大打击,和社会局势的动荡变化,共同导致她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
在她最经典的作品《达洛维夫人》中,有一个叫蒂默斯·史密斯的角色。他是一战的英雄,然而保守战争心理创伤。他最后选择跳楼。伍尔夫借小说主角达洛维夫人的心理活动,来表达作家本人对这种做法的认可: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守住自己内心纯粹的快乐吧。”
文学创作的巨大压力,也有可能加深她的症状
名作家自杀的例子非常多——欧内斯特·海明威(《战争与和平》)、斯蒂芬·茨威格(《人类群星闪耀时》)、川端康成(《雪国》)、三毛(《倾城》)……要描绘奇丽的笔下世界、创作传神的艺术形象,需要付出巨大的脑力心血,作家的压力能如何转移呢?
20世纪前半叶,战争的硝烟弥漫,人人自危。饱受心灵创伤折磨的伍尔夫,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让她释放自己的新世界。文学对她来说,是一种表达绝望情绪的媒介,而不是一种可以移情的渠道。这是个人的凄酸,也是时代的悲剧。
和平年代,作家们终于找到更健康的发泄方式
更晚一点的作家,在相对和平的环境下,有了更多的宣泄渠道。跑步,对许多需要创意的人来说,都是一种舒缓压力的途径。作为“四大师”后又一位“意识流”名家,美国的乔伊斯·卡罗尔·欧茨(《他们》)就是一位狂热的跑者。她从70年代起开始跑步,跑者生涯的起点恰好是她的传奇前辈伍尔夫的老家——伦敦。她每天记录自己的跑步心情,曾在日记中写道:“跑步好像让我的意识变得宽广,让我能够用类似电影或梦境的方式来想像自己写的东西。”
和平,给人更多的希望;
奔跑,给人更多的快乐;
希望,我们能一直在和平的阳光下快乐奔跑。
来参加“挑战100-一起跑”,用一场一百公里的接力发表自己的正能量宣言。这里有很多同样积极乐观的跑友——包括“乐天跑神”陈盆滨——与你一起挑战自我!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