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比赛前数月的日常的训练中,基本上你会用到3种不同的心率水平:
Recovering Rate:
最大心率的 50%-60%, 一般用于调整、恢复、疗伤、排酸、按摩肌肉和心脏;
Fitness/Endurance Rate:
最大心率的70%, 应该占到你月跑量的80%,也就是如果你月跑量300公里,每周跑50英里,至少有40英里的距离都使用这样的心率;
这个心率的目的在于保持和提高人体的血液携氧能力和水平,保持肌肉和骨骼力量;
对于我自己来说这个值是155;
Strength Rate:
一般认为是你的有氧阈值和乳酸阈值之间的这段心率,Aerobic Threshold, and Lactate Threshold;
关于这两个阈值,通俗的说法是认为:
有氧代谢供能和无氧代谢供能的平衡点,超过了有氧阈值,无氧代谢的比例超过50%,
血液中乳酸代谢的平衡点,超过乳酸阈值,乳酸产生的速度超过了身体排解乳酸的速度;
随着年龄的增加,这两个阈值心率会逐渐被压低,(一般认为这个下降明显是在40岁开始)
平时通过有针对性的阈值强度练习,可以提升阈值心率下所对应的速度水平;也就是通常说的间歇跑和耐力跑, Interval Course, and Tempo Run
比赛之前,首先要确定的是,这一次你将使用什么心率水平来跑这个26英里
如果你打算全力跑一次26英里,跳起来摸一摸自己当下的极限在什么地方,那么应该全程的主要路段都使用Strength强度及以上的心率
如果你只是打算慢慢的跑一次26英里,欣赏沿途风景和互动,那么可以使用Fitness甚至Recovering强度的心率,只要控制好关门时间,或者配合一同的朋友,家人的速度就可以了;
根据计划的心率水平,再来确定目标配速,和需要的补给量和间隔
在一个执行较好的60-90天以上的连续训练计划中,请注意是连续, 通过每周的Strength Course和Endurance Course完成结果,自己对目前身体的不同心率对应的配速水平,应该有一个动态的评估,基本上每两个礼拜身体会上一个台阶,
在超过120分钟的Endurance Course中,俗称LSD,要求最多只补充水份,不含任何补给,通过多次练习,可以清楚的了解到自己的身体在长时间的运转下,输出功率的长时间配速能力,以及对水分和能量需求间隔,
LSD属于Fitness强度的有氧心率控制的配速, 身体几乎只使用脂肪代谢, 不需要介入糖原代谢,
到了比赛中通过增加补给,可以将心率和速度提升到LSD的强度以上,此时身体会调用储备的肝糖原来补充能耗的缺口;
如果提升的速度使得身体维持在一个消耗和补给的平衡点,既不要过快消耗糖原无氧混合有氧,又可以利用一定比例的脂肪的范围,途中通过能量胶和运动饮料及时补充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就维持无氧代谢部分消耗的血糖水平,节省储备糖原,一直坚持到终点;
如果总的比赛时间超过1个小时,随着糖原的消耗和血糖浓度降低, 需要根据比赛目标配速和Endurance强度心率的LSD配速的差值, 每小时摄取不少于 30 - 60 克, 6% - 8% 浓度的碳水化合物,有效维持血糖浓度,节省身体的储备糖原,
问题的关键在于:合理的确定比赛目标配速和补给之间的平衡关系。
我们总是贪心的希望多挖掘一点极限,多提高几分钟成绩,将速度和心率提升过高,或者补给的量和频率不足够,都会导致在Strength强度的心率下,体内糖原的消耗速度,大于补给吸收速度,血糖水平迅速下降,直到大脑神经开始为了保证脑部的血糖供应,而不再给身体提供糖原,只让身体使用肾上腺素调用脂肪,和皮质醇分解肌肉氨基酸, 这就是跑崩和撞墙的开始。
因为人的大脑无法使用脂肪代谢和氨基酸功能,只能使用糖原代谢功能,一旦体内糖原下降到警戒水平以下,大脑神经就会启动自我保护功能,这时候,想要保持配速,不是仅仅靠意志力可以客服的
为了确定合理的配速和补给关系,在历经数月的每周Fitness+Strength+Endurance的交叉训练之后,这数月的里程,也像一场马拉松比赛一样,充满波折,我在今年的东京比赛的倒数3周前,做了一次装备+补给+比赛心率配速的13英里模拟(半马),以评估最后的比赛配速和补给计划
按照平时Strength强度心率的Tempo Run 模拟的目标配速为 7'15'',13英里实际执行下来 7'18''。
补给模拟为 :提前把一份能量胶+一份电解质盐丸+水混合在110ml和300ml的腰带瓶中,13英里一共95分钟,每30分钟补给一次150ml
回溯13英里的步频变化和身体重心vertical oscillation变化与配速的分析图,可以很明显的观察到1个小时以后Cadence的衰减幅度和VO的上漂(核心力量逐渐失控);
碳水化合物和糖原的补给只能再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状况,但是无法保持完13mi的全程,说明目标配速和补给之间的差值过大,即使按照最短的补给频率,也将在全程26英里完成之前,糖原崩溃
图中黑线所截取的时段,在疲劳和低糖原的情况下,Cadence和VO能够稳定在181spm和9.7cm,此时还能保持的配速7'35'', -7'30''水平,是身体在给定计划的补给量和频率下,符合放大到26英里的一个接近极限
同时希望这个目标配速接近于补给频率所能做到的极限,又不至于消耗过大,而影响赛后的一个月回复和训练,去年赛后身心俱疲,迟迟无法恢复训练,反而退步,这是去年的做的不好,所需要改进的地方;
对于今年比赛的评价,除了完成结果和计划执行,还有赛后一个月的持续程度;
下表为根据7'35''的计划比赛配速,按照每半小时补给一份能量胶+一份电解质盐丸+水的量,
草案:配速和补给
- 赛前3小时,起床,排空, 早餐,能量胶一份+水 250ml
A瓶110ml 一共4瓶,每瓶一份能量胶+一份电解质盐丸+水, 兑好装瓶
B瓶300ml 一共2瓶, 每瓶二份能量胶+ 二份电解质盐丸+水,兑好装瓶
缺点是:起跑时自带1040ml的重量,基本就是1KG吧,
- 赛前1小时:一份能量胶
- 准备鸣枪: 一份能量胶
- 3英里: 起跑后保持温和的8'00''/mi 配速,在人群中跟随左道,减少风阻;
到达下面这个指示牌的时候,将通过饭田桥,取出补充第一个A瓶110ml,从第4英里开始,将配速提升到7'45'’,继续跟随左道人群
- 接下来是一段4英里的皇居外围路线,经过竹桥和日比谷公园, 在开始下面的一段折返前,取出第二个A瓶110ml
日比谷公园到平川之间,这是两段3英里的的折返路段,这两段折返,每英里都将控制在7'40''
在平川折返点,取出第一个B瓶300ml,补给一半,跑回日比谷公园,再喝完这瓶剩下的150ml
此时里程已经过半,完成13英里,
再跑1英里,从银座开始,将是一段全程最艰苦的核心赛段,银座到雷门的4英里往返,将直接决定全场的节奏和执行;看看下面这张去年,牙都咬碎了,就知道有多核心了,
到达银座开始前,再补给第三个A瓶110ml
从银座到浅草寺雷门的4英里折返,是整个比赛的后半程开始,需要将配速完全提升至目标配速7'35''/mi, 和第一段折返一样,在雷门取出第二个B瓶300ml, 补给一半,当重新回到银座的时候,再补给完剩下的一半
至此,整个赛段已经完成22英里,剩下最后4英里的收官路段,进入丰洲运河和台场的填海区域,
在第一个2英里,我会尝试着把配速进一步提升到7'20''/mi,以观察身体的反馈和疲劳程度,
开始下面这段丰洲运河桥的时候,将是最后的2英里,取出最后一个A瓶110ml,完成最后的补给,并决定是继续保持7'20''/mi,还是退回到7'35''/mi
最后,冲向终点
去年的报名成绩落在F区出发,落后枪声大概7分钟,一路追赶,最后赶上了B C区的冲线,
今年的报名成绩在B区,let us wait and see
整个草案的思路和设计:
全程+赛前,一共补给10份能量胶和8份盐丸,其中半程之前完成了7份胶+5份盐丸,体现了早补给早吸收的思路,留给身体足够的吸收时间,等到后半程再补充已经太晚;
速度上,循序渐进,前慢后快,前半程用时101分钟,后半程99分钟,体现了匀速又逐渐热身的有序加速,将主战场放在两个3英里和4英里的折返路段,共计14英里;
今年是跑步的第4个年头,从2012年开始每年参加一次全程武林大会,每年都能有带去一门当年新修炼的武功
2013年杭州武林大会,带着修炼MAF的心率大法,全程控制有氧心率顺利完赛
2014年香港武林大会,带着修炼180的步频控制,完成亚洲最难高架赛道
2015年东京武林大会,带着纠正了一年的步态,在Garmin的帮助下vertical oscillation从11cm 降到 8cm,终于不算弹跳小王子,又在年尾,开始了新的北冥神功: 40%Fitness+20%Strength+40%Endurance的交叉训练,短短2个月,获益匪浅
2016年东京武林大会,这一年终于扔掉了音乐和耳机,只听风声脚步和呼吸,带着新修炼的呼吸韵律控制, 这一年继续修炼2015年尾开始的交叉训练,全年起起伏伏,12个月里面,只有3个月能连续完成,
2017年?,不管在哪里,希望全年12个月里面,能够做出三次,交叉训练的3个月三连击,并且进一步降低Vertical Oscillation和精进呼吸韵律的纯熟控制
期待2017 (龟奔)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