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靠谱研究:生理学能识别哪位跑者将成冠军?

2016年01月22日09:35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资料图资料图

  通常来说,区分驽马和赛马是很容易的,但在一群赛马中,你能预测谁会赢么?

  这是个非常困难的命题,科学家着实为此苦恼了几十年。公认的方法是:衡量最大摄氧量可以区分电视迷和跑者,但这依然不能从一批能力大致相似的跑者中选出赢家。

  再有一个明显的事实是,有些跑者能一贯战胜其他人。那么是什么赋予他们优势?是身体还是精神?有什么是我们可以衡量的么?

  最近,在《运动与锻炼中的医学与科学》杂志中,挪威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针对12名女性越野滑雪运动员的研究。她们中有6名是最最顶尖的选手:她们是2015年世界杯总冠军榜上的前6名,其中包括4位奥运冠军和5位世界冠军。

  另外6人是“国家级”的,但成绩也是极好的。2人是世界杯系列赛的前15名,并且都是训练有素、排在挪威选手的前15。

  滑雪者测试了在跑步机上滑雪:以固定的速度(来衡量效率)、使用两种不同的滑雪技术(模拟在近似平坦的地形和斜上坡上)进行3分钟的测试。结果得到了大量的参数。

  其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当然,在测试期间,“冠军组”滑得更远(6-7%)更快。在生理指标方面,主要的区别是最大摄氧量(只是3分钟测试时间里的结果,而不是通常的增量测试)。冠军们在斜坡和两种地形上的平均值分别是70和65mL/min/kg,而“国家级”组则分别低10%和7%。

  令人惊讶的是,在效率方面并没有差异。当两组人以相同速度滑雪时,他们燃烧的能量相同。在试验期间的耗氧量也没什么差别,这能衡量你所产生的无氧功率——关键区别在于集体起跑和终点冲刺。

  那为啥“冠军组”的摄氧量更大呢?这很可能跟遗传学有关。但受试者6个月的训练日记也提供了一些有趣的见解。

  以下是两组受试者的总训练量;WC是冠军组,NC是国家级,HIT是高强度耐力训练,MIT是中等强度,LIT是低强度:

  如图所示,“冠军组”运动员累计了更多的训练,特别是他们在季前训练中的低强度训练。

  尚待解答的问题是:到底是因为他们是顶尖选手才会训练更多,还是因为他们训练更多才能为顶尖选手?这无疑是“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关键是每个人的情况不同。

  无论如何,观察最大耗氧量是很有趣的,尽管长久以来这都被视为没用的测量,但又似乎是优秀运动员与伟大运动员之间最大的差别。在其他像跑步这类的项目中,类似这样的数据将会更有趣。

  (新浪跑步 月光)

文章关键词:跑步滑雪跑步机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