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早报:马拉松办赛门槛降低 猝死概率上涨?

2016年01月12日09:49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资料图资料图

  数说2015中国马拉松

  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跑步赛事达到了134场,较上一年增加了83场,增幅超过160%。

  全程马拉松53场、半程马拉松43场、10公里赛事13场、百公里赛事4场、其他距离赛事21场。

  全年参赛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50万人次。

  马拉松赛事涵盖了4个直辖市和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全国已有84%的省区市拥有1场或多场马拉松赛事。

  如果要总结2015年的中国跑步热,“井喷”“猝死”和“急救”这些关键词一定少不了。

  在刚刚结束的中国马拉松年会中,中国田径协会用一组数字展示了过去一年跑步赛事在国内的火爆程度,2015年中国境内马拉松赛事首次超过百场,参赛人数首次超过百万,赛事总场次逾10倍于5年前。

  在年会中,尽管像“一带一路”“马拉松联盟”这样的新概念首次跃入跑者的视野,但是引发最多关注和讨论的依旧是如何在赛道上让猝死事件防患于未然。

  134场赛事覆盖八成省市

  2015年的马拉松赛事,用“井喷”这个次来形容毫不为过。中国田协就用一组数字直观地描绘出了马拉松赛事的火爆。

  年终总结报告显示,去年在中国田协注册备案的马拉松及相关跑步赛事达到了134场,较上一年增加了83场,增幅超过160%。按照赛事距离划分,2015年全程马拉松53场、半程马拉松43场、10公里赛事13场、百公里赛事4场、其他距离赛事21场。

  尽管赛事暴增,但依然满足不了马拉松爱好者的参赛要求。去年,国内几乎所有国际马拉松赛事都要以摇号抽签的方式分配参赛名额。而去年的大部分周末,也都可以称为“马拉松周末”,其中最极端的例子要属10月18日,全国有11场赛事同时举行。

  此外,据统计,中国马拉松全年参赛人次首次突破百万大关,达到150万人次;而2014年,这个数字仅为90万人次。

  从覆盖区域看,2015年马拉松赛事已涵盖了4个直辖市和全国23个省、自治区的79个城市,较上一年增加了34个城市。全国已有84%的省区市拥有1场或多场马拉松赛事。2015年150万参赛人次也涵盖了国际上近90个国家与地区和全国各行各业的长跑爱好者。

  与往年相比,2015年马拉松运动的另一个变化是,赛事类型更加多样化。除5公里、10公里、半程、全程马拉松等公路跑赛事以外,也出现了山地马拉松、森林马拉松、沙滩马拉松、超级马拉松、女子半程马拉松以及马拉松接力赛等特色赛事。

  5名跑者倒在马拉松赛上

  2015年,各式各样的赛事让更多人站上马拉松的赛道,却也带来了发人深思的悲剧。据公开报道,2015年中国马拉松赛事中共有5名跑者猝死,特别是在12月,两起猝死事件仅仅相隔了15天。

  “猝死”也成为了这场马拉松年会中的重要话题。

  “过去一年,各地组委会做了大量工作,但马拉松猝死事件时有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国家体育总局田管中心主任、中国田径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杜兆才在会上表示,“今年,我们(田协)将把防猝死列为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进一步规范竞赛组织,引导大众选手科学训练、健康参赛。”

  在新一年的马拉松赛事中,中国田协对管理体系进行了调整。据新京报报道,田管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表示,在新修订的《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赛事等级评定标准》中,将医疗救援的分值定为所有项目中最高的15分。

  在具体标准中,要求便携式移动AED心脏起搏设备不得少于1台/公里;金牌赛事固定医疗站不得少于1个/2.5公里,银、铜牌赛事固定医疗救护站不得少于1个/5公里。

  对于医疗保障水平参差不齐的国内路跑赛事而言,这样的标准是一种进步,不过,相对于9年零死亡的东京马拉松而言,中国路跑赛事距离国际水平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东京马拉松医疗总指挥田中秀治曾经透露,东马在赛道上会配备72台AED心脏起搏设备,而赛事救助站前半程每5公里设立一个,但后半程大约2到3公里设置一个。此外每隔3分钟左右的路程会有2人一组的志愿者,携带心脏除颤仪,在路边待命。

  田协批不少赛事缺乏规范

  说到底,马拉松的根本还是跑者。

  赛事的医疗保障无疑是预防“猝死”悲剧再次发生的重要因素,但是如何提高跑者的自身素质才和这条赛道息息相关。

  杜兆才也承认,“去年,我们取消马拉松赛事审批后,民间办赛热情高涨。但很多赛事存在竞赛组织不规范、市场化运作水平低、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

  在2016年,中国田协根据《防猝死相关工作指导意见》,要求组委会要利用赛事官网和官微,加强对大众选手科学训练知识和马拉松礼仪的普及与教育。

  不仅如此,马拉松联盟也将应运而生,目的是给予赛事主办方更多有效的帮助,尤其是医疗、安全方面的专业指导,保证赛事的高质量。

  尽管如此,对于如何提高参赛跑者的素质,中国田协还是缺少一些具体的措施。

  “最关键还是要跑者提高自身的意识,认识到跑步的根本目的不是成绩,而是健康。”获得国家体育总局认证的社会体育指导员陈国樑告诉早报记者。

  作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陈国樑几乎每周都要参加各种马拉松赛事,在他看来,国内马拉松办赛门槛越来越低,这是一把双刃剑。尽管越来越多的人有机会投入到马拉松的热潮之中,但是不少赛事赛前对于成绩和健康状况的要求不严格,导致了跑者的水平差距过大,无疑增大了受伤甚至死亡的危险。

  成绩标准被指意义不大

  在这场对马拉松总结和展望的年会上,中国田协发布了《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大众选手等级评定标准及实施办法》(简称《评定标准》)。

  田管中心副主任王大卫表示,中国田协发布这份《评定标准》的初衷是推动中国境内马拉松及相关运动的普及与提高,鼓励大众参加跑步健身活动,科学锻炼、检验成果,防止部分跑者盲目追求成绩。

  不过,此《评定标准》一经发布,与会的多位跑者都认为标准有些低。

  据京华时报报道,以一个全马跑者的最好成绩是3小时24分钟为例,按照中国田协最新公布的《评定标准》中,这个成绩属于精英级。但在世界六大马拉松的波士顿马拉松的标准中,这一成绩距离“参赛标准”还有20分钟的差距,而距离伦敦马拉松免抽签达标参赛成绩也有31分钟的差距。

  此外,这份《评定标准》以5岁为档分为几个年龄段,而大多数年龄段的同一等级只相差一分钟,也有些欠合理。

  尽管王大卫副主任在接受采访时强调,以上的数据,是中国田协依照全国大众选手参赛大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结合国家体育总局2006年4月颁发的《全国田径锻炼等级标准》以及国内外马拉松发展情况而制定的,但依然遭到了不少跑圈人士的质疑。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持证跑步教练告诉早报记者,国内赛事起步较晚,而且跑者水平相差很大,这种标准对跑者的参考价值很小,“虽然结合了很多资料数据,但是这样的评价标准也只能算是摆设,并没有什么意义。”(东方早报 记者 马作宇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赛事猝死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