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马拉松何以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2015年12月22日09:51    新华网 收藏本文
马拉松盛况。马拉松盛况。

  新华社福州12月21日体育专电(记者涂洪长、刘旸)马拉松热潮正在席卷中国各地城市。随着赛事审批的放开,今年全国马拉松相关路跑赛事规模已经超过100场。在民众跑步健身需求和城市形象推广需要的双重驱动之下,预计未来几年马拉松赛事仍将呈现井喷状态,“奔跑的中国”将在更为深广的程度上影响我们的城市与生活。

  随着参与者热情高涨,国内知名的城市马拉松赛事纷纷进入“摇号”阶段,甚至一些马拉松赛道上开始活跃起“蹭跑”者的身影。这给赛事组织者和城市管理者带来更大考验,一方面要根据城市容量、赛事等级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准入门槛、参与人数等,兼顾竞技性和普及性;另一方面,则要充分考虑交通、安保、医疗、后勤等各个方面因此承受的压力。

  马拉松赛事遭遇严重雾霾该如何调整?马拉松赛事影响甚至干扰城市居民生活该如何协调?参赛选手沿途随地“方便”等不文明举动该如何规避?体检筛选和医疗保障如何有效应对参赛选手“晕倒”甚至猝死事件……近年来,各个城市在组织举办马拉松的过程中遭遇越来越多问号,尽管一些问题和意外只属于“小概率事件”,但不管是从办赛理念转型、赛事组织水平提升、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各个角度而言,要实现马拉松运动“让生活更健康、让城市更美好”的目标仍是长路漫漫。

  地方政府之所以热衷于举办马拉松赛事,因循的还是“运动搭台、收益唱戏”的思路。这种收益更多的不是体现在经济账上,而在于城市形象推广和营销。马拉松赛期较短、商业参与程度深、赛事附加值高,借助电视等传播平台能够轻松博取眼球,对于地方政府而言确实属于比较划算的城市推广运作。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政府主导型的马拉松热,尽管能在一时一地满足民众的运动热情,但却无法解决当前全民健身的基础性短板。如何做到既“要面子”、又“重里子”,考验着主导者的智慧。

  从一项少数人参与的极限运动,到如今“一号难求”的大众体育方式,遍地开花的马拉松赛事烘托出了一个“奔跑的中国”,让世界充分感受到了今日中国的热力与活力。与此同时,马拉松盛景也揭示了群众体育需求的广阔空间以及与这种需求不相适应的平台供给。什么样的城市才能让群众跑得畅快、跑得安全、跑得科学?反思马拉松热或许只是寻求答案的开始。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跑步奔跑城市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