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小土
人的梦想像梦境一样飘忽。
我们站在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十字路口,细数经历的过往,没人告诉我们是带着怎样的结局来到这个世界,也没人告诉我们该跨越哪一条横沟。
我们象狗一样痛苦的生存着。
直到有一天,岁月的杀手锏逼迫我们坠入最后的悬崖。早已花白的头发,我们再也没办法用少白头搪塞。老去的丧钟已经敲响。镜子里那个大腹便便的怪物到底是谁?
几乎所有人的马拉松之路均从某个清晨无法从镜子里直视自己开始。追忆似水年华,想要寻回的绝不仅仅是一个壮美的躯体。
我们可以在健身房声嘶力竭的喊叫,也可以在球场上放倒别人或者被别人放倒,还可以跳入结冰的河水中聆听别人连连称赞自己的勇敢。但我们选择了马拉松。
我们选择了马拉松。我们并不轻松的人生,为什么还要去追求身体上的酷刑?
昆德拉说:负担越重,我们的生命越贴近大地,它就越真实。
村上春树说:跑步的魅力无疑是在个人的局限性中,可以让自己有效地燃烧。
龅牙赵说:没有任何一种运动项目能像马拉松这么有魅力,可以连续四个多小时看着前面美女的屁股晃来晃去。
而我享受的,是处于一个庞大群体中的独处时光,在嘈杂的环境里与自己对话:一个疲惫的我和一个勇敢的我;一个懦弱的我和一个坚毅的我。或许这就是赫拉巴尔所说的过于喧嚣的孤独。
每个人都是生命的过客,没有人愿意用失败总结自己的一生。所以我们必须用一种“成功”证明自己。足球篮球这种集体项目证明不了,羽毛球乒乓球这种对抗项目证明不了,甚至跳远百米短跑等等其他田径项目也证明不了。唯有马拉松,可以将草根塑造成英雄,可以让所有的业余跑者与职业选手共处于同一场寒事中,并将自己的名字同样刻入成绩榜单。
每一次完赛都是一场鸡血。
每一块奖牌都是一枚勋章。
每一次PB都是一次创造。
我们在乎技术、难度、参赛资格。
我们越来越在乎赛事的等级、比赛名次以及有可能触及的奖金。
尽管我们不愿意承认,每个人骨子里都是攀比婊。
我们晒奖牌、晒成绩、晒BP,我们看似很牛逼地吹嘘着自己的伟大和骄傲。事实上,我们只是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进步感到高兴。
马拉松的赛道没有一条是重复的,而我们却在这些非重复的赛道上不断重复着自己脚步。这是一种单调与复调的完美结合。任何宏大的叙事诗、任何宏伟的交响、任何复杂的艺术结构都无法与之匹敌。因为这是人类自然属性赋予生命的最原始的意义。奔跑。自由地跑。
最后,我还是想用刘小枫老师对波兰电影大师基斯洛夫斯基《维罗尼卡的双重生活》的解读来阐述我为什么热爱马拉松。维罗尼卡明明知道自己的身体不适合唱歌,却坚持出现在歌唱舞台上并死于此。刘小枫对老师对于这个问题的解读是:不是维罗尼卡选择了唱歌,而是唱歌的热情选择了维罗尼卡。
我想说的是,马拉松于我而言,就相当于唱歌于维罗尼卡。不是我选择了马拉松,而是奔跑的热情选择了我。我的个体灵魂不是我自己选择的,我的个性和偏好亦不是我自己选择的。生命的热情只有在跑步这样的行为中散发,才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在世的幸福。如果说,人活在世上,就必须追求成功。那么,拥有美好地活过的感受就是我所追求的“成功”。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