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跑步、马拉松参与热情的提高,关于如何训练,如何比赛,如何着装,如何饮食的窍门贴士也变得铺天盖地。在林林总总的消息里,你需要做的是“提高自己的辨别能力”,让过热的头脑保持清醒。
这里介绍7个最常被那些不知内情的人所推崇的“神话”,需要马上注意。
“神话”一:超量训练会导致倦怠和受伤
很多人认为大运动量训练是很危险的。倦怠、慢性疲劳、关节疼痛和一切不良反应都被归结为跑步太多所致。但事实恰恰相反。对跑者来说,一段高强度的训练,要比长距离低强度的训练更有意义。比较常见的一个观点是“超量恢复”原则。10次里有8次进行超量训练,可以使长跑运动员更健康,也更有活力。
记住:对跑者来说,训练强度比训练量更重要。
然而,太多总不会是好事。每个跑者都有他或她能够承受的极限。科学家对一些跑了十多年的跑步老手进行了一项新型研究。结果表明,更多地进行间隔训练和交替训练,比单纯的加量训练要更加有效。
“神话”二:马拉松是训练的终极目标
很多新晋跑者都把跑马拉松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然而,这种想法不仅会对运动员造成巨大伤害,而且对这项运动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很多初学者把马拉松作为自己“人生目标清单”里的第一步。也许你会认为:完成5k是好样的,完成10k就更出色,那么如果马拉松就是珠穆朗玛峰的话,完成它,你就是希拉里-埃德蒙爵士(以攀登珠穆朗玛峰成名的登山运动员)。这种想法并不正确。
马拉松的确是跑得最长的奥运项目,但是它的价值并不比5k或10k大。这种“马拉松就是一切”的态度反映出一种观点:所做的事情越是艰难曲折,它的价值就越大。
事实上,即便是5k、10k或是半马,也需要你投入相当大的体力和精力。并不是只有全马才能磨练你,在这一点上一定要量力而为。如果你属于不适合跑马拉松的人群,或是没必要非得跑马拉松的人群,那么5k之类更短的距离也不失为是一种选择。
“神话”三:参加的比赛越多越好
随着跑步热潮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到了跑步大军之中。由于赛事的增多,提供给跑者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多。于是很多人都选择在一年中连续作战,报名参加多项赛事。
不过,过多的比赛确实会带来不利的影响。当你在制定一年参赛计划的时候,一定要以自己的身体状况作为出发点,随时把身体监测结果作为比赛指导。
与比赛同样重要的是休息。所谓劳逸结合、一张一弛。尽量在年初不安排、或少安排比赛。跑者可以在这个间歇期进行调整恢复,使有氧能力得到线性提升。
如果一年四季持续比赛,而不休息的话,跑者就无法保持最佳的身体状态,那么比赛水平也会下降,同时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更会使身体受到伤害。
“神话”四:跑到一定量就能不忌口了
食物对运动员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对从事游泳、自行车和跑步等耐力项目的运动员。我们所吃所喝的东西,可以帮助我们在比赛和训练中得到有效的补充和恢复。
很多长跑运动员都错误地认为只要吃“高热量”食物补充体力就够了,完全不考虑其他的营养价值。但事实远非如此。跑者和一般人群一样,也需要健康营养的饮食,而不是随便吃些油炸食品、大鱼大肉就行的。正如大家所知,耐力运动员中会出现像冠心病一类的问题。
“神话”五:举重对长跑运动员没有帮助
新西兰著名教练亚瑟·利迪亚德被誉为“史上最棒的跑步教练”,他的训练理念就是强调基础耐力训练。在他的调教下,新西兰名不见经传的运动员在两届奥运会上夺得6枚奖牌。
然而时代在变化,这个理念在60年代之后受到了挑战。新生代教练让他们的运动员花费更多的时间在举重室里。从加强肌肉力量到改善生物力学稳定性,举重可以使跑者更健康,并改善整体的力量和爆发力。
“神话”六:跑步鞋要越轻越薄越好
过去4、5年间,最流行的一个关于鞋子的理念就是:越接近光脚越好。而跑者也纷纷成为这个概念的拥趸,极简主义跑鞋因此热销。
不过现在,对于“无底”的追捧已经减弱了。有生物力学专家预言:相比传统跑步鞋,几乎没有中底的极简跑鞋会带给跑者更多的伤害。这种情况有例外么?当然。不过,据统计,穿着传统泡沫中底跑鞋的跑步老手几乎没有一个去看足病医生。
“神话”七:间隔训练要在跑道上进行
有观点认为,场地条件会影响训练效果。不过事实上,像所有其他训练一样,跑者的间隔训练也可以在任何环境中进行。间隔训练的内容本身并不是唯一的,如果环境条件不佳,可以更换训练内容,以适应场地变化。
例如,如果我们面临的只是乡间笔直的土路或草地的话,可以尝试选择用80%的劲儿,做6-8组1分30秒的俯卧撑,每组之间用1分30秒的慢跑做恢复。用这种方法可以替代6*400m的跑道训练。
选择间隔训练的方式要根据实际情况,比如时间、环境和感觉,没必要非得选择特别的训练步伐。
(新浪跑步 月光)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