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椅上的马拉松:转动1500次手轮圈的迷你五公里

2015年12月10日09:17    南方都市报 微博 收藏本文
轮椅上的马拉松轮椅上的马拉松

  曾经,他们拥有强健的体魄,自由地用双足丈量这片土地。一次意外,亦或一场疾病,却让他们从此再也站不起来。

  有些自由已经离去,有些梦想却从未远离。

  12月6日早晨7点半,随着“呯”的一声枪响,第四届广州马拉松赛准时开跑。出花城广场向东,临江大道、猎德大桥、阅江路,30000名参赛选手密集地一路铺洒开来。

  8个坐在轮椅上的人,夹杂在人群当中,奋力用胳膊摇动着手轮圈,沿着马拉松路线前进。

  他们无一例外,均为脊髓损伤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因缘际会于广州。

  这天,他们是跑者。

  马拉松前夜,广州刚下了一场冬雨。6日清晨4点,兵兵钻出温暖的被窝。5点半,永泰地铁口的积水还未被风吹干,兵兵与轮椅跑团的成员会合,依次进入地铁。每次出行,大家都要提前预留多点时间,以防行程中出现意外状况。

  到达海心沙公园广场,兵兵抬头看了一眼,天还未亮。

  兵兵是轮椅跑团8个人当中年龄最小的,22岁,小鲜肉。

  7点半,发令枪响,兵兵开跑他自己的首个马拉松———尽管他参加的只是迷你马拉松。周围的、身后的选手迈动双腿,从他身边“呼啸而过”,他也铆足力量,发力前行。他需要不停地用手臂转动轮椅上的手轮圈,来带动轮椅前行。

  从花城广场到体育中心,迷你马拉松赛程5公里,兵兵要转动近1500次手轮圈,才能抵达终点。赛道途经广州大道中,要经过天河立交,这是一个考验。尽管他曾经参加过医院组织的康复训练,但驾驭着轮椅攀爬这么长的立交桥,这是第一次。

  终于要爬坡上天河立交。长长的坡,长长的路,手轮圈越来越沉,转得越来越慢,兵兵有些体力不支。糟糕的是,轮椅前轮也突然出现晃动。昨晚洗完澡出洗手间时,轮子不小心撞到了门槛。

  兵兵头冒大汗。眼看拖了团队后腿,身后的陪跑志愿者郭敏华好几次忍不住想在后头推一把,但都被兵兵拒绝。郭敏华知道,他想靠自己的力量征服斜坡。

  终于爬上立交,兵兵立马停下来,脱掉一件保暖卫衣,他早已汗流浃背。

  流点汗有什么关系?如果不是因为参加马拉松,兵兵极少出门。3年前,命运给了他一份特别的成人礼。

  2012 年2月23日,兵兵刻骨铭心。离自己的19岁生日还有半个月,他和朋友骑摩托车回家,刹车突然失灵,直接掉入水沟,造成脊髓损伤。受伤后,兵兵一直呆在家 中,一方面出行不便需要家人抬着轮椅,“许多公共场所的无障碍设施根本不懂残疾人的需求”;另一方面他更害怕别人的眼光。他觉得,坐在轮椅上的自己,会成 为别人眼中的异类。

  日子化解成在网络上流连的分分秒秒,直至他在脊髓损伤患者的论坛上遇到了一同参加马拉松的队友———阳光。阳光带着他出去拉练,兵兵重新走出家门。

  他已经一年半未出家门。

  迷你马拉松是个不设计时的赛程,参赛选手没有名次之分。9点10分,轮椅跑团抵达赛程终点。跑团微信群里,一名志愿者说道:大家都是冠军。

  体育中心南广场终点处,蜘蛛侠、超人、煎饼侠、圣诞老人……,充满着奇装异服的参赛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迷你马拉松是一场全民娱乐的狂欢。

  然而对于轮椅跑者叶建华来说,从花城广场到体育中心这5公里,他“跑”了3年。

  2012年11月,广州首届国际马拉松赛。当时正在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做康复训练的叶建华想参赛,他兴致勃勃地拉着王璟,冒着雨到报名现场填好参赛信息。岂料,工作人员一看他们坐在轮椅上,以无法保障其安全为由,收回了报名表。两人失落而归。

  未能报上名,叶建华心里留下遗憾,也一直在等待。

  2013年,广马被中国田径协会评为银牌赛事;2014年,被评为金牌赛事;2015年,广马组委会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称,将全面按照国际田联金标赛事的标准来进行竞赛组织。今年组委会招募官方配速员,配置医生陪跑队伍,并首设视障跑团。

  这一次,叶建华如愿以偿,成功报名。

  没有人能对另一个人感同身受,正如没人能理解,为何叶建华执意要参加马拉松。

  17年前,躺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博爱医院病床上,叶建华也未曾想过自己会出现在广马的赛道上,周遭的大多数人都觉得他会一辈子卧床。

  1998年2月份,机修工叶建华在车间作业时,意外被吊机扒杆砸中腰部,造成高位完全性截瘫,从此胸部以下失去运动能力。在北京的病床上一卧就是3年,每天只能做的一件事,就是看着窗外一片空白的天空。正值壮年的他倏地对未来感到茫然,甚至萌生过轻生的念头。

  治疗花光了所有积蓄,叶建华只能回到老家疗养。坐在轮椅上和孩子一起出门的时候,叶建华时常会感受到他人异样的眼光,6岁的儿子会问:“爸爸,他们为什么盯着我们看?”叶建华只能安抚他:“爸爸不是因为去偷抢而受伤的,是因为工作”。

  此后,他更害怕出门,怕来自周围人的眼光,更怕不知如何向孩子解释这一切。

  2012年,叶建华参加了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组织的一次训练营。在那里,他看到了更多同为脊髓损伤的病友。在轮椅上,他重拾生活的信心,和病友一起训练。出行、上台阶、坐手扶电梯,一样样都要慢慢来学。

  从阴影里走出,叶建华用了14年。“太久了。”叶建华说着,低头点上一根烟,后脑闪现几丝白发。他希望自己能帮助有同样遭遇的人更快“走出来”。

  报名成功后,日常训练成了头等大事。叶建华辗转认识了脊髓损伤患者论坛上的活跃分子———张健。这个山东汉子坐在轮椅上,手把上插着随身携带的小旗帜———倡导公共场所无障碍出行便利,戴着帽子,目光坚毅。

  两人不谋而合,召集另外六名轮友组成了轮椅跑团。张健所报的是全程马拉松,其他人都是第一次参加马拉松。

  轮椅跑团第一次拉练,定在了海珠湖。绕湖两圈5公里,恰好是迷你马拉松的赛程。

  家 住番禺南村的张健,先搭乘三轮摩托,再转地铁。在大塘地铁准备出站时,张健一下子蒙了。最靠近海珠湖入口的地铁B出口没有无障碍升降梯,只有楼梯,根本上 不去!他只好兜了个圈,从地铁A口搭乘手扶电梯出站。往前走,是一座人行天桥,还是过不去!无奈之下,他只能继续摇着轮椅向前,打算从立交桥底绕过去。

  坐着轮椅人很矮,穿行的大货车也不容易注意到。张健心惊胆战地绕着路,足足绕了两公里,才抵达海珠湖入口。

  因 小儿麻痹症与轮椅相伴的张健,马拉松经历从2014年开始。这年他参加了珠海半程马拉松,和其他参赛者一样跑完全程。半年前,他从一家外资银行辞职,参加 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大大小小近20场。为了参加马拉松,张健不断锻炼自己上半身的力量。每天,练单杠和哑铃;每周六,去大学城“跑”外环,一圈下来 16.3公里。

  12月5日,广马正式开跑前一天,轮椅跑团到体育中心领取装备。冬季的广州,阴沉的天空飘着雨。双手要推手轮圈,根本无法打伞。兵兵用一件雨衣包住腿部,另一件雨衣套在上身。早上从家里独自出门,母亲因为担心,连续给他打了3通电话。

  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到装备和参赛号码布那一刻,兵兵兴奋地和队友们在广马的海报前合影,海报上写着“真我广马,跑出风采”。

  对于兵兵来说,风采无关紧要。他只想证明自己可以和普通人一样。

  采写/摄影:南都记者 林宏贤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轮椅手轮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0 0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