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第一反应”陈莹:急救知识应是跑者必备素质

2015年10月28日09:27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中国急救培训和赛事生命救援机构“第一反应”,北京运营负责人陈莹女士    中国急救培训和赛事生命救援机构“第一反应”,北京运营负责人陈莹女士

  10月24日、25日两天,南京、合肥两地接连发生两起跑步后猝死事件。马拉松安全、现场急救措施与医疗保障的问题在此成为关注的焦点。

  作为马拉松赛道上处理突发意外状况的第一梯队,志愿者与医护人员的第一时间急救尤其必要。而在医护人员不在场的区域,掌握急救手段、做出正确救治的第一反应,也被提上了考核一名合格跑者的日程表。

  急救

  ——让普通人的双手,也能创造挽救生命的奇迹

  “以往我们在马拉松赛道上遇到晕倒、昏厥或者猝死这样的突发情况,往往只能觉得很可惜,但是现在通过学习技巧、掌握基础急救知识,普通人的双手也可能会创造挽救生命的奇迹。”第一反应北京负责人陈莹女士面对新浪跑步记者采访时谈到。

  “对于志愿者或者急救人员来说,我们更看重三个方向培养:培训、公益还有保障。有的朋友在伸出援手的时候会担心,担心救了别人如果没有救活会不会被别人告。但是我要告诉他们,我们自己首先要具备急救的技能,这是救人的基础。救人本身是需要一定的知识储备和技能学习的,所以,通过培训掌握正确的方法是基础。”

  实践

  ——当意外发生,至少知道应该去做哪些事情

  急救是一项技能,但是没有实践的技能,最终可能毫无用处。陈莹女士说:“在一些赛事当中,出现意外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这就涉及到公益、保障层面的工作。志愿者在学习掌握急救技能之后,如果不带入实践,知识逐渐就会淡忘。急救技能需要不断实习,通过重复加强技能的应用水平,才不会忙中出错。”

  “急救工作的赛前演练很有必要,包括赛道上的整个反应过程、保证过程。不管10个小时、12个小时、还是24小时的比赛,都必须保证有一个体系可以运用得当。通过这样的参与,不断加深我们技能的掌握程度,让很多志愿者在这个过程当中清晰的知道,当意外发生,至少现场应该去做哪些事情,敢于上前处理突发事件。这是对安全保障水平的很大提高。让很多人具备这样的素质,也正是急救培训、公益的目的所在。”

  陈莹女士:“我们希望未来的中国,在遇到有人倒地的时候,身边的每个人都能掌握这些知识、都可以伸出援手,用正确的方法帮助别人。”

  标准

  ——每个普通跑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很多人看来,急救知识、救护技巧似乎高不可攀,没有长时间的训练和学习往往很难胜任。在赛道上,作为一名普通跑友,能够轻松掌握这些急救技能么?

  “从技能获得的角度来看,即使是医疗知识零基础的普通人,也并不妨碍你掌握最基本的第一时间救援知识。8小时的培训,可以拿到美国的AHAHS证书,这就是‘第一反应人’证书。”陈莹女士说

  意义

  ——普通人的急救,也可以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

  “第一反应人的培训目标,就是在意外事件现场掌握第一时间的处理方法。我们设定了很多场景,让你知道在遇到事情之后第一时间该采用什么体系。这一阶段不涉及医疗的部分,只是告诉你普通人在医生到来之前的保护、应急处理内容。当然,8个小时肯定不足以让你成为一名出色的应急处理人员,还需要不断的强化、加强这种赛前演练。在我们的培训人员中有很多医生,这部分志愿者的加入更多是从公益的角度出发,他们认为这样的培训可以让更多普通人掌握急救知识,大大增加了患者的生存几率,也让这样的志愿活动更加具意义。”

  随着马拉松的热度加剧,很多跑者都在向专业和半专业的方向进发,这部分人可能对自身的跑步能力、身体都有了相对成熟的认知。但是同样还有很多初级跑者刚刚加入到这个项目当中。

  致跑者

  ——秋冬季参加比赛,要警惕赛后失温

  对此,陈莹女士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秋冬季节低温是造成运动伤害的主要根源。很多选手在比赛之前往往因为热身不完整、热身量不够,造成身体肌肉的损伤。另一部分就是在跑步之后的恢复,低气温环境下的拉伸还是非常重要的。尤其需要注意跑步当中对于体温的控制,不要在跑步或者运动停止的间歇造成失温。”

  “在这个季节,很多选手也许在比赛中没有出现问题,但是当比赛结束、在休息阶段如果不注意保暖,反而容易出现失温情况。赛后热量的补充、保暖工作,这是都是这个季节需要格外关注的,这也对赛事的主办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浪跑步 王涛)

文章关键词:急救马拉松跑步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