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快速交通应变成典范 如厕难问题有待改善

2015年09月22日10:10    新浪跑步 收藏本文
选手“就地解决”。选手“就地解决”。

  华商报记者张尧报道, 如今,全国各地都在争相举办马拉松赛事,今年4月,杨凌 马拉松弥补了陕西无全程马拉松赛事的空白。尽管西安暂时没有全程国际化马拉松,但随着西安的发展、城市的定位以及各方面人士的不断努力,万千古城跑者苦苦期盼的“西马”或许有望在未来诞生。而随着昨日,2015年北京马拉松赛结束,从1981年创办至今,已经35岁的“北马”就是未来“西马”的最好老师。

  这些,值得“西马”学习 宽阔的准备区 快速的交通应变

  从1981年首届北马只有来自12个国家的752名专业选手参加,到昨日第三十五届北马共有来自全世界三万名跑步爱好者齐聚天安门广场,北马在赛事筹备上的专业性不言而喻。华商报记者在现场发现,虽然足足来了三万名选手,周边还有成千上万名观众围观助威,但从比赛开始到结束,并没有发生任何不利于比赛的事件。纵使赛前共有三万名选手等待出发,但长达一百多米的准备区,给参赛选手们充足的滞留和热身空间。华商报记者在现场发现,从鸣枪到最后一名选手出发,足足耗时30分钟,宽阔的等候区给每一位选手足够的安全保障。

  此外,举办马拉松赛事最头疼就是交通管制问题,可据华商报记者观察,开赛仅35分钟后,长安路由西向东方向便已通车。随后,华商报记者跟随队尾车辆行驶一段赛程后发现,现场交通完全施行“即时通行”方式,即最后一名选手通过此路段后,该路段的交通管制立即取消。外加昨日比赛是早晨7点半开始,又正值周末,一场三万人的路跑赛事几乎没有给往日拥堵不堪的北京交通带来任何阻碍。相对比,今年的杨凌马拉松赛交通管制了相当长时间,也给许多完赛后想开车回家的选手带来了些许不便。

  这些,“西马”可以借鉴 相互借力造势 需要个性化跑者

  在北马喜迎35岁生日之时,明年4月举办的武汉马拉松已经得到广泛关注,其原因正是在举办前,北马与汉马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结盟仪式。在北马三十五周年举办之际,依靠北马的影响力来给即将开始的汉马造势,未来可能出现的西安马拉松在筹划前也可以效仿这样相互借力造势、扩大影响力并创造更多商机的新模式。

  此外,马拉松的举办时间也是吸引优秀选手的重要因素之一。从世界六大满贯马拉松赛事的举办时间来看,2-4月和9-11月是举办黄金时期,气温在8-15摄氏度被认定为马拉松比赛的最佳气温。而在这方面,西安虽然冬夏长,春秋短,但大致温度也符合马拉松的要求。因此,西安也足以成为举办这种国际大型全程马拉松的理想城市。

  作为时下最流行、最便捷的运动方式,跑步已经不仅仅是锻炼这么简单,更是展现个性、释放压力的方式之一。如今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奇装异服”都是亮点之一,和昨日“蝙蝠侠”、“孙悟空”、“济公”纷纷到场为北马庆生相比,无论是举办多年的西安城墙马拉松还是首届杨凌马拉松,都少了些吸引眼球的画面。其实无所谓完赛,无所谓成绩,各地举办马拉松赛事的初衷就是倡导全民健身。在“参加即是胜利”的气氛下,何尝不在象征城市名片的体育活动中,发挥想象、一展个性呢?

  这些,需要“西马”注意人太多如厕难乱扔垃圾不文明2013年的北马,因为“尿红墙”而闻名全国。在今年的比赛前,选手的如厕难问题依旧没有得到太大的改善。虽然在每个区域都有公用厕所,可面对三万名选手,最终也只能出现排长队的场景,甚至一些选手眼瞅着即将鸣枪,还得无奈地在厕所外就地解决。

  如果说如厕难问题是参赛选手太多、主办方准备不足等原因造成的话,那开赛后地上满是垃圾的画面,就不免有些让人无奈了。华商报记者在出发处看到,待所有选手全部出发后,地面满是矿泉水瓶和一次性雨衣,场面一片狼藉。或许是因为已经“习惯”了选手们这样的行为,在之后的五分钟里,环卫工人和志愿者们默默地将这令人尴尬的场面打扫得干干净净。如果西安未来要举办大型国际马拉松,像这样影响比赛和城市形象的问题一定会遇到,必须提前做好预案。

文章关键词:马拉松交通北京马拉松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