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径世锦赛跑者故事:在生命中怎样热爱奔跑

2015年08月24日09:53    新华网 收藏本文
田径世锦赛跑者故事:在生命中怎样热爱奔跑。田径世锦赛跑者故事:在生命中怎样热爱奔跑。

  跑步,也许是这个世界上最简单的运动,只需要一双鞋——甚至鞋都可以不是必需品——你就可以上路了。

  有些人觉得它毫无技术含量,有些人觉得它枯燥乏味,有些人不屑于跟风开跑和各种晒跑,但是有越来越多的人,正在成为跑者。他们的故事中有各种因缘际会,他们都有足够的理由热爱奔跑。

  跑步像是吃饭加块肉

  她是22日田径世锦赛10公里大众跑第一个冲过终点的女生。她的身材和肤色看上去都很健康,荧光粉的帽子在人群中一下子跳脱出来。

  她叫辛玲玲,19岁,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二学生。初二的时候,也许是因为天赋,在学校运动会800米比赛中“随便一跑”拿了第三,就被拉进了校队。不过,那段训练对她来说并不是享受,而更多是坚持去完成任务。

  “校队里的概念是一百个第二名都不如一个第一名”,玲玲说,那时候她觉得挺累的,对跑步的感觉比较消极,都是因为想到自己付出了很多才坚持下来。

  高中毕业来到北京,她才开始真正喜欢上跑步。“这边跑步的群体大,气氛很好,想想自己有跑步的优势,干嘛要放弃呢!”她说,虽然也是在校队,但是环境更宽松,训练更多的是自己鼓励自己。

  “现在这种大众跑就是随心所欲,想快就快想慢就慢,甚至你超过别人或者别人超过你的时候可以喊一声加油,这种轻松的状态才能培养出兴趣来。”

  今年1月,出于挑战一下自己的想法,她第一次参加厦门马拉松,花了3小时06分钟就跑完全程,还拿到了奖金。不过过程竟然是不堪回首。

  “第一次跑没经验,前面跑得有点快,后面非常痛苦,在北京的冬天厦门却是湿热,30公里以后浑身没有力气,脑袋发胀,都不想跑了,最后咬着牙跑下来,但是这种感觉非常难受,我现在没法形容……”

  下来之后她发誓再也不跑全马了,但是那劲儿过去之后便决定,下一个任务——挑战北马。“我觉得一个女生完成厦门马拉松而且配速比较高,应该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你说呢?”她自己说着大笑起来。

  说起跑步在她生活的地位,她仔细想了想,说“就像平时吃饭,想让自己吃好一点就加块五花肉”,不是没有就活不下去,而是让生活更丰富。不过她承认,自己是挺爱吃肉的。

  跑步如戏戏如人生

  前一天晚上,他经手的北京人艺国际戏剧节最后一出戏进行了首演,参加完庆功酒会,他回到家已经12点,今天一早,就赶到永定门参加10公里大众跑。与跑步的结缘于他来说就像那些戏剧一样,但从此,便无法落幕。

  他叫窦雨佳,31岁,在人艺做演出策划,同时运行着“田径大本营”的微信公号,更早之前,他是中国体育报的一名记者。

  十多年前,窦雨佳还在上高中,因为从小身体素质差,在运动方面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自卑”,体育测试最后一名,上课恨不得躲起来,结果就陷入恶性循环。高二那年,那个被他叫做“闺蜜”的女生参加学校运动会200米比赛,他每天陪她训练,结果有希望拿第一的她摔了,而他却疯了一样喜欢上跑步,“仿佛是一起追逐一个梦,后来这个梦破了,我不甘心”。

  他每天在学校的煤渣操场“刷圈”,每次到200米总是要提速冲一下。神奇的是,他越跑越快,从秋天到第二年春天,他从1000米抄近道才有可能及格冲到了第一名,那年他的身高也蹿了7、8厘米。他开始自信起来,开始想去展示,就连做完广播操回教室,都愿意冲在前面。在他的带动下,一宿舍的男生,竟然大半夜地会在黑灯瞎火的操场上跑接力。

  他不只爱跑,还爱看别人跑,熬夜看那时候为数不多的田径比赛直播,研究那些明星的动作。迷恋跑步,甚至导致他第一次高考落榜,但他毫不遗憾。

  复读一年之后他考进了北京语言大学,顺理成章地进入校田径队。在那个运动氛围并不算浓厚的校园里,他为学校历史上难得的首都高校运动会个人百米第三名。

  走出校园,他在北京奥运会的前一年考入中国体育报,但随后的六年记者生涯中,他并没有做成他最盼望的田径记者。但跑步却从未停下。

  毕业之后不再有短跑的竞争环境,他开始转向路跑、长跑。“路跑很新鲜,每一刻风景都不一样,有种去探索的欲望,场地内看起来枯燥,但从我个人角度讲更靠近田径核心的文化,直观地追求更快。”

  去年,他在荷兰阿姆斯特丹完成了人生第一个马拉松。现在不太忙的时候他每周要跑上三五次,每次10到20公里。

  带着遗憾离开报社,他去了完全不同领域的人艺,但始终无法放下对田径的热爱。去年9月25日,他创办了“田径大本营”微信公号,现在粉丝数接近2万,很多运动员都在关注他的公号。

  “田径在我生命中有压倒性的重要性,不可或缺。与它结缘的戏剧性让我觉得是冥冥之中要跟它惺惺相惜一辈子似的。生活里可以没有电影,或者某样食物,但是不能没有田径。”

  窦雨佳向人艺请了年假,从今年开始,他就是一名报道田径世锦赛的自媒体人。

  跑步是享受跟自己“较劲”

  2012年,他瞒着父母骑自行车走了一趟川藏线,喜欢上长时间自己与自己、身体与自然的对话,然后开始了更纯粹与自己对话的马拉松。

  他叫张洋,34岁,医务工作者。大学他上的军校,5公里22分钟及格,那时候他一听要跑就浑身不自在,目标就是“往及格跑呗”。

  那年从西藏回来之后,他报了北京马拉松,然后开始了一个月的自我训练:先在奥森跑一圈,然后参加了一个叫“zombie run”的活动跑了10公里,比赛前一周跑了个26公里。

  那次北马,他跑得很忐忑,完全没有配速的概念,好在底子不错,顺利完赛。之后,他开始正经学习和研究配速,因为不能再“常常自己把自己跑崩溃”。从2013年底广州马拉松开始,他连续三场比赛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绩,正当踌躇满志期待着来年1月的厦门马拉松再创好成绩的时候,竟意外受伤。

  “生日前一天晚上,打篮球抢篮板落地的时候踩了别人的脚,结果右脚外踝撕脱性骨折,在家躺了两个月。”上半年的比赛全部报废,让他非常沮丧。直到7月19日张家口的康保马拉松复出,他说,“重回路上的感觉真好”。

  跑步上瘾,对张洋来说,马拉松甚至还不过瘾——他要挑战百公里越野。

  今年的大连100越野赛,“夜里山头都是海风和小雨,又累又困,补给也吃不进去,完全靠意志在跑着走着,但为了梦里的那颗银海星,终于还是坚持下来了”。

  在张洋看来,长跑是挑战自我的极限,是自己跟自己“较劲”。“有人觉得跟自己较劲多拧巴呀,多累啊。可我挺喜欢和自己较劲的,我觉得假如连和自己较劲的勇气都没有,那生活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至今张洋已经跑了16个全马,两个百公里越野赛。他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十年百马。

  “我喜欢那种在几个小时里享受自己跟自己或者说自己与自然对话的感觉。”张洋说,“平时我跑步是不挑时不挑地的,一旦有时间,换上鞋就出去跑跑,只要是路就行,当然空气质量得不影响身体健康。”

文章关键词:世锦赛田径马拉松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