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刘翔带来的启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10:45 深圳商报 | |||||||||
刘翔,幸亏还有刘翔,才得以让因为受各种负面新闻影响的十运会回归正常。 一个刘翔,魅力足以超过一打十运会冠军,就连罗雪娟、李小鹏一干人等也只能望其项背。这决非虚言,刘翔所到之处,无不掀起追星狂潮,原本门庭冷落的田径赛场,居然也座无虚席。
与刘翔的风光无限相对照,是他所在的上海代表团在奖牌榜上的黯淡无光。作为传统体育强市的上海,此次十运会上的成绩可以说是不及格,迄今为止,他们还未进入金牌榜的前六位,在赛事所剩不多的情况下,上海想要后来居上,看来也几无可能。 据报道,上海市体育局领导此次心态很放松,因为他们已经扬弃了金牌至上的思路,而将工作重点放在了培养姚明、刘翔这样的超级明星身上。 上海方面的率先转变,自然是因为尝到了甜头。能够培养出姚明和刘翔这样的明星,谁敢否认上海体育的辉煌成绩和雄厚实力?某种程度而言,类似于姚明这样从未拿过奥运冠军及世界冠军的人,其对中国体育事业的促进作用,不会小于任何人。 作为经济强市和体育强市的上海的转变,应该也能给其他地区一些启示。发展竞技体育,金牌、银牌之类的硬指标固然重要,但着力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体育明星,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回过头来看,十运会之所以各式各样的负面新闻不断,可以说是“应试体育”的必然结果——当金牌成为衡量体育工作最重要甚至是惟一的指标,可想而知,有关人等怎能不无孔不入,进而视体育精神为无物。 一个刘翔显然太少,他在南京的“独舞”,只能说明我们制造的超一流明星还远远不够,只能说明我们的生产流水线到了必须转型的时候。 作者:深圳商报记者舒桂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