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济南时报》王智新:享受体育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21日00:07 济南时报

  □王智新

  四年一度全运会,看尽人间悲喜剧。

  体育终究为了什么?体育究竟带给我们什么?这些天,如火如荼的全运赛事无时不刻不逼迫我思考这样的问题——虽然同样“如火如荼”的报道工作使我无暇做这样纷繁庞杂
的思考,但最终我发现天地恢恢,自己却被这样的问题逼得无可遁形。

  如果这是教科书中的作业题,答案就简单了:对于运动员来说,体育的意义是“更快、更高、更强”;对于观众来说,体育的意义是更多快乐之源。但当这个问题放到现实中去,就变得无比复杂。

  毫无疑问,全运会上我们看到的主旋律还是:健儿们奋勇拼搏,成绩一再提高,各种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与此同时,时有一些不合谐音符:有哭的,有闹的,有假赛的,有下跪的,有拒绝领奖的,有说自己最干净的,有说裁判最黑的……究竟是什么使得它们偏离了体育的轨道,又究竟是什么才能使它们还原本色呢?

  一是经济利益趋动。这使得体育由原本纯粹精神奖励的“业余运动时代”到了以物质奖励为主、精神奖励为辅的“职业运动时代”。下至全运上至奥运,四年一度,一块金牌价值连城,甚至可保参赛队员、教练员一生衣食无忧,在这样巨大的利益趋动下,诸如前百米飞人约翰逊这样的运动员也敢挺而走险。体育商业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促使竞技水平提高,更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在金钱的诱惑下也孳生了难以绝迹的“

病毒”侵害着体育的肌体。

  二是政治因素参与。虽然“让体育远离政治”的口号不绝与耳,但就目前来说这还只是停留在理想的层次。当然这并非中国专利,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体育都或多或少地与政治有着这样那样的关联。只不过,像中国这样政治色彩浓厚的体育机制,世界上还不多见。政治影响体育,同样是一把双刃剑。在某些阶段,中国的“举国体制”起过相当重要和积极的作用。人们注定会铭记许海峰一枪射落中国奥运首金时的举国欢庆,也永远无法忘记中国

女排振奋了一代人的精神——他们,都曾是“举国体制”的代表人物。

  如果说,目前体育的发展还离不开经济的“助推”,中国体育的“举国体制”已经到了一个十字路口。当体育过多地与政绩工程紧密相连,就越来越成为一种束缚。变行政区划为单位为“俱乐部体制”、变综合性运动会为“单项锦标赛”等思路正在为中国体育的决策人慎思明辨。

  当体育变得越来越沉重时,我们必须给它松梆,让它自由飞翔。体育的本质是一种肢体到精神的享受。在体操比赛中“痛失金牌”的董震说:“失败与成功只是人生中的一段经历。”这种“看成败,人生豪迈,只不过是从头再来”一样的博大雄怀,才与真正的体育精神一脉相连。成功的喜悦是一种享受,痛苦的失败也是一种财富——从失败中汲取成长的营养,是人生的另一种享受。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地实现享受比赛享受体育的境界呢?没有人能够回答,甚至有人会将其当做是天堂里的

神话。但正如消灭饥馑、实现世界和平这样的理想,虽然看似遥遥无期,我们却都没有放弃自己的努力。

  人生告诉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体育精神也告诉我们不能放弃努力。

  信心就是天堂。

  (王智新)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8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