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时报》王智新:十运会开幕式狂想曲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3日00:59 济南时报 | |||||||||
王智新(济南时报) 衡量一届运动会的竞技水平,要在闭幕式时总结;但评价主办方的文化水平,看开幕式就足够了。 十运会开幕式以漫长的运动员入场式做为开场,应该不算是个理智的选择。因为这
而十运会开幕式一开始我们不得不耐心地听主持人一遍又一遍地向我们介绍“现在走来的是XX代表队”,一遍又一遍地听诸如“创造优异成绩,展示良好风貌,向全国人民汇报”这样大同小异的评语。我想某个代表队有多少人参加多少项目,并不是普遍观众观注的重点,也没有人喜欢听主持人照本宣科地宣读各省市自治区行业体协的介绍,与其那样,还不如去看地理教材。另外《运动员进行曲》虽然激昂响亮,但在长达几十分钟地时间里连续不停地听上几十上百遍也着实令人抓狂。就是贝多芬的《欢乐颂》,也不能这样的听法。所以我个人认为这种传统的冗长重复拖沓的入场式势在必改,实在不能带到2008北京奥运了。 如何改动这种看似“约定俗成,天经地义”的入场式?我有两个“疯狂”的想法。一是既然运动员入场式很难被完全取消,那么可以每个代表团派出两至三人为代表,:一个旗手,一至两名护旗手,由运动员、官员、服务人员组成的方阵则可以取消。这样就可以大大缩短入场的时间,甚至所有参赛代表团同时入场都成为可能。另一个设想更为“狂放”,那就是入场式干脆改为由每个代表团推荐知名度最高、最有代表性的运动员表演一个节目为代替,节目质量高低不论,保证会博得满堂彩,这既能使运动员真正参与到开幕式中来,又能为开幕式别出新裁,增加亮点。 入场式后的文艺表演,可以看出主办方还是搅尽脑汁,花了大力气,有大投入。其中突出了高科技元素,与以往的全运会开幕式相比有所创新。但与此同时还远远未达到雅典奥运那样穿越时空,古为今用,混然天成的境界。比方说,在开幕式中多次出现一些形态各异,类似科幻片和日本漫画片中的外星人造型就显得非常突兀,不知是代表什么说明什么,整台晚会在历史与现在、现实与科幻、中国与世界这些元素的运用上出现了明显的割裂感。机器人点火,本来是主办方得意的创新,但这具机器人在造型上实在没有新意,让人很难与中国文化、全运文化联系起来。另外点火时机器人的火炬还未完全接触到,火炬台烈焰便腾空而起,这一幕被广大电视观众看到,也难免有“穿梆之嫌”。 当然十运会开幕式也有亮点,象高科技的运用、江南水乡氛围的营造、人性化的演出参与项目等都有所体现。要说最大的亮点,应该是他们第一次在全运会这样的竞技性比赛中强调了“平民运动”、“人民的节目”这样的理念。虽然这些在目前某种程度上还停留在口号中,但在这样的场合提出这样的口号,本身就标志着中国体育的一次自我突破。 因此,在最后的最后,我忍不住再“狂想”一次,那就是若干年后,我们是否有机会看到一次规模比现在的十运会还要盛大,但远离竞技贴近健身、远离偏颇贴近公平,远离兴奋剂贴近“绿色体育”的真正的“平民运动会”呢?(200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