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风暴

新闻午报:应试体育 全运不全


http://sports.sina.com.cn 2005年10月12日15:11 新闻午报

  据说,高考监考老师发试卷时,考生最紧张。如今各地体育局长正一屋子满满坐着,眼看十运开幕,个个手心是汗。中国体育界四年一次的悲喜剧,隆重上演。

  高分就是一切,金牌就是硬道理———套用一个旧词,各地体育部门围绕全运会的忙碌,纯属“应试体育”。

  这些年来,社会各界纷纷声讨“应试教育”,呼吁“素质教育”,叫嚷着给学子们“减负”,但是效果并不见佳。原因很简单:高考还是那么考。所以说,指挥棒决定行动。从这个角度来说,要想改变“应试教育”,板子不应全打在教育部门身上,而应想着如何对高考进行改革,在高考中体现“素质教育”的内容。全运会“唯金牌论”饱受诟病,其根源也不全在地方体育部门,只要全运会金牌数仍然作为评判地方体育工作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唯金牌论”只会愈演愈烈。

  金牌当然重要。事实上,全运会惨烈的金牌竞争,是中国“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仅仅注重金牌的全运会,是残缺不全的;“唯金牌论”的地方体育工作考核模式与评价系统,是不科学的。

  这些年来,中国人的体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以奥运会为例,人们依然非常关注金牌的得失,但同时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

  事实上,中国老百姓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跟越来越多的奥运金牌相比,群众体育的发展明显滞后。在这种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格局与理念下,中国体育远谈不上“和谐”二字。

  一个即便拥有再多奥运金牌,然而国民体质孱弱的民族,只能算是畸形的体育成就,严重偏离了奥林匹克的本质。毕竟决定国家、民族形象和实力以及国民幸福程度的,最终还是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发展,包括完善的群众体育设施带来的国民健康,奥运金牌只是锦上添花。奥运金牌如此,全运金牌更是如此。

  全运会还将继续办下去,但要想继续为中国体育作出重要贡献,必须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进行改革,以创立一个更科学的地方体育工作的评价系统。只有全运会的指挥棒变了,各地的体育官员也许才可以缓解一下四年一次的煎熬,他们会花更多时间在平时、在基层。即使全运会上少拿几块金牌,但只要本地老百姓身体普遍变得棒了,他们也照样底气十足。 -肖春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280,000篇。


 

评论】【体育沙龙】【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