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刚
中国足球怎么了?在惨淡的外表下,至少还保留了颗“不羁的心”。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三大球”尤其是足球的重视,是最近各家俱乐部、各位投资人加大投入、血拼市场的根本原因,这一点大家都是心中有数,毋庸讳言。
但足球的问题,是不是各级领导关注了就能够马上解决?应该没有那么简单。大约三十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提出过“足球,要从娃娃抓起”,全国各地开展“萌芽杯”比赛,但几年之后,由于没能看到自己的“辛勤努力”“快速变现”,各地热情大减,比赛慢慢流于形式,最终不了了之。重温历史,是为了少犯错误、少走弯路,对这一点,大家应该有一个清醒客观的认识。
如今的一切,看上去似乎很美:几年之后,足球在校园普及了,从业人口大大增加了,各项数据指标都会很漂亮……只是,这并不意味着竞技水平快速提高、足球精神就此扎根。中国足球做事喜欢“押宝”、“孤注一掷”,如今对通过“校园足球”快速提高水平寄予殷切期望,但一方面,“校园足球”只是一项普及工程,在“友谊第一”的口号下,很难产生足够激烈的竞争氛围,也就无法有尖子冒出,这一点,与中国这个“自行车大国”却少有竞技自行车高手颇有相通之处;另一方面,在独生子女多、就业压力大、社会保障程度低的现状下,很多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在面临“读书考大学”还是“踢球进高水平,然后再进职业队”这一两难选择时,都会被迫放弃梦想。在不少学校,已经出现一到初中便组不起足球队的现实情况,更别说高中。
目前,广州市政府出台《广州市足球试点城市工作计划(2014—2016年)》,意图形成“俱乐部后备队——市级半专业队——区级体校队伍——校园足球群体”的衔接机制,但在一些有识之士看来,前有山东青岛城阳,今有广东广州,这种以“政府意志”为主导,强力推行、打造出一套足球体系,在短时间内可能会收到醒目的效果,从长期来看,与已经广受诟病的体育界“举国体制”何异?均是与市场调节机制背道而驰,只能形成游离于普通民众生活范围之外的一种虚假繁荣而已。
“校园足球”的出路,不应该止于校园,不能止于学校体育老师或者校外足球辅导员。只有这个社会可以张开双臂拥抱体育、拥抱足球之时,“校园足球”的春天才会真正来临。
点击下载【新浪体育客户端】,赛事视频直播尽在掌握 |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