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报:中国足球青训需要实干精神

2013年08月19日06:46  北京青年报

  最近几年,青训似乎成为每况愈下的中国足[微博]球最美丽的一块“遮羞布”。动辄百万人参与的校园足球活动,似乎让人足以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充满信心,就连中国足协自己也曾经乐观地认为,在2018年之后,中国足球将因为这几年青训工作的出色而迎来属于自己的春天。

  可现实情况真的就有那么乐观吗?这次在亚青会上输球的U14国少队代表的就是中国足球的未来,抛开对手可能超龄这个因素不谈,仅从这批从1300多名适龄球员中产生的孩子身上,我们真的无法乐观起来。中国足球的青训基础依旧像过去那样薄弱,全国范围内从事专业足球训练的青少年球员人数并没有出现突飞猛进增长。这样的尴尬局面,我们猛然会发现其实青训这块“遮羞布”远没有传说中那样美丽。

  声势浩大的校园足球推广,已经成为中国足协对外宣扬自己工作成绩时最有力的内容,但这项号称能为中国足球未来培养人才的工程,仅仅是流于形式、流于政绩的时候,那恐怕就很难为中国足球培养出未来的人才。

  搞足球青训从上至下都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情,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实干精神,只有踏踏实实不求回报地做事情,中国足球才有可能有未来。可惜,中国足球界真正愿意专心于青训的人凤毛麟角。这,也是我无法对未来乐观最重要的理由。

  文/本报记者 杜锐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