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连步都不敢跑了还能干什么

2012年12月04日08:26  中国体育报

  一些貌似最简单事情的背后,经常有着深刻的道理;还有些貌似毫不相干的事情,其实是有着深刻联系的。

  回想往事,我上中学时曾最羡慕两种人。一是考试成绩最好的,二是运动会上成绩最好的。有个经常在班里、年级、学校获得长跑第一的同学,每到运动会都是风云人物。他身体条件一般,后来也没跑出来。他父亲是转业军人、却转丢了工作,他经常去帮他父亲拉车送煤……很多年后我才悟出来:反复的上坡拉车、推车让他无意中练出了很好的腿部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

  后来我还发现,我当年那种羡慕的感觉,也远不止是个人和暂时的。粉碎“四人帮”、文革结束,民族复兴,脱颖而出的科学家陈景润,体育冠军聂卫平[微博]、邹振先、中国女排[微博],引发了全国的科学热、体育热。陈景润实际上就是我当年羡慕的那个“考试成绩最好的”,聂卫平、邹振先就是那个“运动会上成绩最好的”。

  甚至,“考试成绩最好的”和“运动会成绩最好的”,代表的还是人类最基本素质的两大方面——智力和体力,所谓“德智体全面发展”,即源于此。动物只会奔跑、跳跃,人则既会奔跑,也会思考,但人类智力的发展依赖于体力的发展与开拓。若失去体力、不会奔跑,智力就会停滞,思想就会生锈。

  中国人很早时也一直讲“文武双全”。有科举、也有武举,科举可成驸马、宰相,武举亦可成率领千军万马冲锋陷阵的将军。岳飞就曾武举考试中“枪挑小梁王”,杨七郎也曾武打擂台上“击倒”暗器伤人的潘豹。“有文事必有武备”,“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读万卷书,行(跑)万里路”……只是到了近代,才盛行起“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来,武举被取消,男人留辫子、女人包小脚。伴随着身体和体力的禁锢,是科学和技术的停滞,“东亚病夫”的“孪生兄弟”是“思想僵化”。

  我曾在欧美的街头、公园里见到奔跑、嬉耍、踢球的各色当地人、移民人群中,独缺黄种人、中国人的身影。凡喜欢做什么者,大多是擅长什么。但从互补之角度,缺什么,才应该做什么,最缺什么,才该去最多的做什么。以中国人最优秀的智力,最应该提倡的恰恰是最差的体力——最体力、最对抗的三大球,最原始的奔跑。如今美国硅谷几乎是华人(及印度人)的天下,但擅长电脑的中国人若只沉溺于电脑、手机的智力游戏中,就会成近视眼、豆芽菜和萎靡不振一族。

  一个不会奔跑的民族不是健康的民族,一个大街上看不到奔跑人群的国家,无论金牌多少、都不是一个体育强国,其三大球成绩很可能也不会好。因为跑步不仅是人的本能,也是三大球、尤其是足球最重要的基础。从不同项目运动员运动寿命的长短也能看的很清楚:田径运动员(尤其是径赛)运动寿命最短,然后依次是足球、排球、篮球,对奔跑要求越低的项目,运动员运动寿命越长,如乒乓球[微博]、射击、斯诺克[微博]、保龄球……

  中国足球从世界杯预选赛十强赛出不了线,到20强赛出不了线,再到甚至亚洲杯预选赛都可能出不了线,让人痛心疾首、无言以对。而近半个月内,3名刚毕业、及没毕业大学生在长跑中猝死,让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但有没有人想过,这两者之间其实有着某种必然的联系?一群职业足球运动员,12分钟连滚带爬的只能跑3000米——欧美普通人的健康标准,一群最青春年华的年轻人,跑10公里、5公里也会频发猝死?皆因跑的太少,肌肉、力量和心肺功能太差。

  但比跑的慢、跑的少、猝死更可悲的是“取消”。先有中国足球取消12分钟跑测试,后有大学、中学取消运动会、体育课上的长跑,“如果你连步都不敢跑了”,你还能做什么?最让人痛心疾首、扼腕叹息的是什么?是中国足球明年亚洲杯预选赛出不了线?还是国人国民体质已到了“最危急的时刻”,必须“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一群最优秀的中国人,应该“考试成绩最好,运动会成绩最好和善于奔跑”。这样的中国人,才会领先于世界民族之林,才会让全世界羡慕。周继明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