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明天凌晨,最纯粹的欧锦赛就要开始了。也许有人会有疑问,欧锦赛还有不到一周就要结束了,怎么会才开始呢?请注意我使用的定语“最纯粹”。首届欧锦赛就是只有4支球队入围的比赛。此后经过几次扩军,到现在有16支球队入围。而4年后的下一届欧锦赛,入围球队将扩大到24支,规模直指世界杯的32强。
各支球队在欧锦赛决赛圈的旅程就像过一道道坎,小组赛一关,每一轮淘汰赛又是一关。葡、西、德、意4支球队闯入半决赛,已经是强者中的强者,他们还有最后一关要过。
欧锦赛的扩军历程也相当于过坎,每一次都经历一番唇枪舌剑。在这场政治和足球的博弈中,很难实现双赢。扩军让赛事的精彩度下降,却能满足更多国家的足球梦想,从而为普拉蒂尼拉到更多的主席选票。
我的首次欧锦赛报道历程临近尾声,其间也遇到一些坎坷。最让人困扰的莫过于纠结在一些名称当中。
就在昨天,我的前同事还给我们捎来意见:为何同城其他媒体都称“欧洲杯”,甚至中央电视台也使用“欧洲杯”的称呼,偏偏本报要用“欧锦赛”的名称,就不能“随大流”吗?实话说,在开办欧锦赛特刊之前,编辑部里确实就这个问题进行过专门的讨论,最终决定使用“欧锦赛”,是为了和新华社专线供稿的名称保持一致。而且精通英语的球迷应该知道,不同于世界杯(World Cup),赛事英文名称(UEFA European Championship)最准确完整的翻译是欧足联欧罗巴洲锦标赛,欧洲杯只是我们习惯上的别名。
不止赛事名称这一项,16强368名球员的名字就够人“喝上一壶”了。一些在顶级联赛效力的明星球员还好,因为名字经常被提及,使用何种中文翻译已属约定俗成。但一些平时默默无闻的球员,中文名字到底是什么尚存异议。像俄罗斯新星扎戈耶夫,也有人把他的名字翻译成科尔扎科夫;像乌克兰主帅布洛欣,也有人写作布洛辛、布罗辛。更要命的是像希腊这样的球队,队内有2名球员姓帕帕多普洛斯,同样司职后卫,还有一名后卫姓帕帕斯塔托普洛斯,看上去一整个儿让人头晕。特刊出版至今,稿件里曾有过几次人名上的疏漏,幸得编辑、校对老师补漏,万分感谢。
好在那些名不见经传的球队都已经被淘汰了,这个坎儿也算过去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