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卡:别让底线裁判成布拉特们偷懒的底线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6月22日06:29  东方早报

  两年前,面对要求引入鹰眼回放技术的呼声,布拉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挡了回去。在拒绝新技术介入的前提下,引入底线裁判已是他所能作出的最大让步,谁知底线裁判的能力这么没底线,首次在世界大赛中露脸,却连小组赛阶段都没能撑下来。

  底线裁判存在的合理性一直为外界诟病,可以预见的是,这次失误将令这一制度遭到空前质疑,而引入鹰眼的呼声在消停两年之后,又将开始高涨。

  只是,两年间,由于外界舆论环境和技术条件的变化,鹰眼的使用前景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走向。

  两年前,“保守派”们反对鹰眼的一个主要观点,在于新技术对比赛的干扰:一方面,暂停比赛看回放会将比赛从毛时制变成净胜制,这将从根本上改变足球运动的形态,把比赛切割得像篮球一样支离破碎;另一方面,这极大地削弱了主裁判的权威,比赛在获得“民主”的同时也会出现更多的扯皮和权力滥用的问题——比如会产生网球赛中那样动辄提出看回放,以此干扰对手状态连贯性的战术。裁判犯错的空间减小的同时,体育道德的灰色地带却在扩大。

  我是一个“鹰派”。

  对于这些富有归谬色彩的质疑,2010年世界杯时我曾作出这样的预言:鹰眼的引入只是时间问题,但它终归只是辅助手段,主要目的是供裁判更准确充分地获取场上信息参考,判罚的决定权仍握在裁判手中。鹰眼的使用范围也可限定为球门线——毕竟直接影响比分的判罚才是最关键的。而相比越位这类复杂的判定,判断皮球是否过线,亦是技术上最容易实现的环节。在门线之外的地方,误判仍会继续生机勃勃,那些坚持“粗糙和破绽百出才是足球传统”的“足球原教旨主义”者也不至于感到无趣。

  两年后,随着国际足联对门线技术的态度发生转变,印证了我当时的观点。7月2日,国际足联就将召开特殊会议,研讨门线鹰眼技术的运用。据英国媒体报道,2013-14赛季的英超或将进行试点,鹰眼探头拍到的画面可即时传送到裁判高科技手表的显示屏上。这一设置,既令裁判及时获取较为充分准确的信息,又维护了裁判的权威,更保证了比赛的连贯。底线裁判在这节骨眼上犯错,增加了鹰眼进入球场的说服力。

  当然,也未必就此端掉底线裁判才捧了没多久的饭碗。毕竟,因为他们的存在,本届欧洲杯禁区内的假摔大幅减少,甚至因此出现了点球荒。鹰眼只能采集信息,底线裁判还可以帮助主裁判作判断,提高比赛时间的利用率。所谓人为体,技为用,新技术既非万能,也不应是保守派眼中的洪水猛兽。鹰眼若运用得当,和如今已大行其道的裁判耳麦本质上没啥两样,都是令执法者及时获取更充分信息的工具而已。

  当然,只要比赛继续由人来执法,就仍然会有人走神思考人生,就仍然会存在灰色地带,竞技体育也不可能存在绝对的公平。但是,如果管理者因此放弃对相对公平的追求,视新技术的合理运用为畏途,则是不折不扣的懒人政治。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在规模和影响力日渐庞大的大赛赛场上,人为的残缺、争议、遗憾不能再与“足球之美”混为一谈。如2010年世界杯那样频繁的错误判罚,对球队、球迷乃至大赛的公信力都会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以适当的方式引入新技术适当控制错误率,无论对赛事的管理者、参与者还是足球背后的庞大市场,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别让底线裁判成为布拉特和普拉蒂尼们“偷懒”退让的底线。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欧洲杯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