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卡:默契球踢的是智商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6月18日06:23  扬子晚报

  C组最后一轮还未开打,意大利球迷就哀鸿遍野。西班牙末轮2比2战平克罗地亚携手出线、意大利2004年“冤梦重温”,似乎已成板上钉钉的现实。眼看着对手以马基雅维利之道还治马基雅维利之身,意大利人此刻对巴洛特利的认同感又增:Why always me? 

  默契球的危害,在很多人的想象中被放大了。 

  首先,默契球既不易判断,更不好打。双方都要对情况知根知底,在规则框定的范畴内选择对自身最有利的做法。此乃基于趋利避害这一最基本的人性,其实无可厚非。

  此外,大比分的默契球,风险很大。更多的时候,由于彼此无法判断对方的善或恶意,只能遵循刘慈欣的《三体》中描述的“黑暗森林法则”,继续视他人为敌,随时准备开枪。反面典型莫过于1996年亚洲杯小组赛上的中国队,补时阶段相马直树那一脚证明,默契球的门槛不是规则或人性,纯粹是智商。 

  其次,欧洲杯规则不是最好的,但很可能是最不坏的。在同分球队间进行小循环计算,其公平性至少胜过世界杯规则——由于强弱分明,后者在此规则下催生的小组末轮已出线或已出局球队的各种消极比赛场面,远多于欧洲杯。 

  巧合无处不在。意大利在2002年世界杯小组赛与墨西哥曾经有过传世的5分钟倒脚,当时被他们的默契淘汰出局的,正是克罗地亚。 

  我不认为这是所谓的“因果循环报应不爽”。意大利当年的倒脚固然吃相难看了点,但却完全合乎明规则——它遵循的与其说是“默契”,不如说是“明契”。虽然是下限,但这同样是体育精神的彰显。“更快更高更强”值得颂扬,但在规则允许的范畴下努力让自己在竞赛场上存活下去,何尝不是竞技体育的题中之义?所有以“体育道德”的名义要求一个遵守规则的对象做这做那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要说默契球的门槛,不是道德,不是规则,而是智商。1996年亚洲杯小组赛相马直树补时时分醍醐灌顶的进球,2004年德国世预赛亚洲区小组赛国足上下出局而不自知的傻笑,这大概才是默契球最该被谴责之处——在90分钟的时间里,它给一群蠢才以变聪明的幻觉。真是没有比这更令人恶心的了。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欧洲杯专题 |专题 

更多关于 意大利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