滢光棒
欧洲杯的“死亡之组”果然名不虚传,到昨天凌晨小组第二轮比赛之后,没有一支球队摆脱了“死亡”的阴影。而这当中离地狱之门最近的,居然是荷兰队。这支荷兰队拥有本届欧洲杯最豪华的攻击线,但在小组赛中两战皆败,仅攻入一球,这样的结果,真是喵了个咪的没天理。
本届欧洲杯荷兰队的悲情之旅,其实就是荷兰足球历史的一个缩影,任何一届世界杯或者欧洲杯,说起最大牌的球星,离不开荷兰球员的名字;但若说到夺冠热门,稍微理智一点的球迷都会把他们排除在外。克鲁伊夫、巴斯滕、古力特、里杰卡尔德……荷兰为世界足坛贡献了一个又一个才华横溢的巨星,但似乎总是一支令人尊敬却不让人放心的球队。
本届欧洲杯同样如此,翻看欧洲杯的秩序册你会发现:荷兰队几乎囊括了五大联赛除南美球员之外的最佳攻击手——范佩西是英超的最佳射手,亨特拉尔是德甲(微博)的金靴得主,斯内德(微博)是国米(微博)的组织核心,罗本是拜仁(微博)的进攻策划者……这样一支球队,你能想象他们无法小组出线吗?
现实的残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郁金香在尚未绽放之前,可能就将凋零。为什么?围绕荷兰队的这个“为什么”全世界的球迷已经问了几十年,球队的人员换了一拨又一拨,但答案却从来没有改变过——因为内讧。历史上,荷兰足球的内讧大都源于种族问题,源于帮派问题,今天,种族问题没有了,帮派迹象不那么明显了,荷兰球员又有了争执的新理由:为了主力位置。同样是最佳射手,为什么范佩西打主力,而我德甲牛人亨特拉尔只能当替补?同样是边路好手,我库伊特为什么要当阿费莱的替补?同样是中场屏障,为什么被换下的是我德容,而不是主教练的东床驸马范博梅尔……有人说,人才多是主教练甜蜜的烦恼,但我相信,荷兰队的人才过剩带给主教练范马尔维克的决不是甜蜜。
悲情的荷兰队让我想起一个凄美的词语——后主,在中国的历史上,后主这个词儿一旦出现,往往与两个关键词联系在一起,无论是陈后主还是李后主,提到他们,我们就会想到“才华横溢”和“悲剧命运”,在诗词歌赋方面,他们是天才,但说到治国安(微博)邦,他们又都是低能儿,所以无论是《玉树后庭花》还是《虞美人》,读来都让人有美到极致、痛到极致的纠结。今天的荷兰队不正是如此吗?范佩西、罗本、亨特拉尔等人在俱乐部都是攻城拔寨的好手,可一旦到了国家队,他们骨子里的那些“小”就一股脑儿显现出来,汇成一道无解的难题,这道难题,很有可能将毁了橙色军团的前程。
没有必要指责荷兰球员缺乏团队精神,我倒觉得“后主”的角色,正是荷兰足球的魅力所在。如果不知道李煜经历过的亡国之痛,你能读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的无穷韵味吗?也许,正是因为有了悲剧命运,才能够更加凸显“后主”们的卓绝才华。作为一个球迷,如果只能欣赏到铆合如精密仪器的德国队(微博),看不到分崩离析的荷兰队;如果只能为胜利者喝彩,不能为有才华的失利者扼腕,是不是也会有某种缺憾?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既然命运已经注定荷兰无法登上足球王国的霸主地位,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好好扮演一个“后主”角色呢?如果荷兰队的天才们觉得委屈和遗憾,改一句刘宋王朝后主刘淮的“名言”送给他们:愿此后生生世世,勿复进国家队!
汪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