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羊城晚报:中超“增援”新政的选择

  考量一项新政,每家俱乐部都会本着趋利避害的原则,最好能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把对自己的伤害最小化。所以对新政说YES肯定是自私的,当然说NO也不是无私的。让中国足协犯难的是,说YES的和说NO的,都想让“利于中国足球发展”搭把顺风车,新政的是与非,这个哨子没法吹。

  恒大(微博)增援提议,看似对中超(微博)各家俱乐都有益处,而且提高了参加亚冠的中超球队的核心竞争力。但这里有两个前提:各家俱乐部都像恒大那么财大气粗;而且还要像恒大那样引进外援肯“出血”。在中超,没恒大那么有钱的俱乐部占了半数以上,跟恒大比不差钱但不会一掷千金请外援的俱乐部又占了少数中的绝大多数。想想看,3+1这个平衡如果维系,豪门与贫民球队只是在外援质量上存在差异,顶多你开法拉利,我开酷派。如果敞开增援大门,虽然还在3+1的框架界定下,贫民球队招满外援都困难,更别说质量了。如此的在外援数量和质量完成双重超越的提案,遭到强烈的反对是必然的。即使这个新政是对豪门更为有利的提案,但烧钱烧不过恒大的豪门也会反水,毕竟新政利我更利你,你想冲顶亚冠,咱想的可是中超冠军。

  拥有最完美职业联赛体系的欧洲,在引援的问题上,遵循的是丛林法则。小球会的俱乐部不会攀比豪门,他们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即使未来之星被豪门看中,他们也不会死抱着不放,只会要更多的钱。所以在欧洲五大联赛中,每个国家都有两三支豪门球队,它们占有了世界足坛90%以上顶级球员资源,欧冠就是欧足联为这些豪门球队准备的盛宴。

  既然我们能效仿英超起名中超,那么我们的联赛为什么不能允许一部分俱乐部先“豪门”起来,像恒大和申花(微博)这样的投资人,有热情给足球花大钱,何必总用“均贫富”的思想,让我们的职业联赛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呢。

  ·戴春光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赛季中超联赛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