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汪大昭:中超CPI

  中超联赛价值飙升,受到足坛内外热议,有人鼓掌,有人质疑。外籍球员和教练薪资暴涨,俱乐部人力成本比重急剧提高,导致投资人必须加大支持力度,以维持整体开销膨胀下的俱乐部生存。

  职业足球是一种特殊的行业,球队的比赛成绩与俱乐部得到的资金投入有一定的因果关系。都说有多少钱就只能使用相应价格的球员,踢出相应的名次,这叫量入 为出,其实没人会对此甘心。花了钱而没能如愿得胜,这是常态;没加钱却踢出更好的成绩,那才是俱乐部和球员、教练的增值,可这不是心想就能事成的。至于花了大价钱,也确实得到了好成绩的,是否应当成为榜样,恐怕不光是学得来学不来的事。

  从经济学概念来看,价值反映了产品的劳动含量和质量,原料就差,又制作粗糙,这样的产品不会被消费者喜欢,也卖不出好价钱。但现实中往往有异象,装入腰包的钞票与脚下的功夫未必都是一分钱一分货,价格上 扬比价值提高快得多。十几年前,这样的事情就曾遍布当时的甲A,如今似有卷土重来之势。足球人才市场的价格升降,老板说了算;足球职业联赛的价值如何,球迷说了算。

  开源节流是科学发展的永恒原则,中超到了反思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提高“产品”质量,拓宽经营渠道,也不能不计成本。不差钱是好事,还要看能不能、会不会把钱花好。根据有关报道,英超俱乐部如果按照目前薪资涨幅大于俱乐部总收入增长速度的势头走下去,顶多十几年,俱乐部全部收入还不够给球员、教练开支的,整体垮塌在所难免。对中超来说,他山之石,可资借鉴。

分享到:

相关专题:2012赛季中超联赛专题 

更多关于 中超 CPI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