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州日报:运动员的价值

  据报道,湖北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的相关领导表示,湖北省正在努力推动李娜(微博)的社会与经济效应,发改委已经批下来3.3亿元建造“李娜综合馆”。另悉,李娜不愿出任“湖北省网管中心副主任”一事,原来只是个口头任命,这个副主任不占编制,也不拿工资。这是地方政府“追星”的典型案例,追求“娜价值”最大化的意图昭然若揭,而身在法国巴黎力争卫冕的娜姐可能对此一无所知,知道也不一定买账。

  再来看一则让人感到心酸的励志报道,全国体操冠军、山东青年孙旭光退役后这几年打过各种零工,当过卸货工、餐馆服务员……现在,他是一名电脑维修员,辛苦一天赚取200元,而且是偶尔才接到一单活儿。

  像孙旭光一样“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运动员还有很多,他们有着辉煌的运动成绩,一旦告别熟悉的竞技场,就如同被抛弃的孩童,只能蹒跚学步,从头开始,运动价值被彻底埋没。

  最近发生的一些体坛事件,让人的思维有点错乱,体育的泛社会化,锦标背后的另类价值,还有被漠视、废弃的体育人才,正在异化中国体育历数十年风雨奠定的光辉形象。笔者在此并不想将矛头对准谁,笔者想探讨的是,一名运动员在现役时和退役后究竟能创造多少价值?该如何看待并充分利用这些价值?

  事实上,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获得第4名,到2009年开始“单飞”,再到2011年加冕法网女单冠军,李娜的“品牌价值”急速飙升,“亚洲大满贯第一人”是地方政府非常看重的稀缺资源。但面对地方的极度热情,李娜却显得更加谨慎,有点生怕“上当受骗”的感觉,毕竟有黄穗事件的前车之鉴。

  明星运动员不领受“副主任”的官衔、粮饷,便无须承担打全运会的义务,这便是体育圈内的潜规则。如此这般,失去了“品牌效应”,很多运动员便没有太大“价值”,以至于渐渐被埋没、遗忘,诚如孙旭光。

  这是一个需要好好考量的问题,放弃短线炒作、透支,专注长线培养、开发,关照退役运动员生计和再发展,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才是中国体育能够长盛不衰的根本。

分享到:

相关专题:关注中国体坛一姐李娜专题 

更多关于 李娜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