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坛论语
随着最后一批案件的开审,历时两年半的中国足坛反赌扫黑案终于告一段落。不少人都会感到为之轻松,但我却感到异常沉重。案件虽然已经结束,但足球圈的反赌扫黑只能说刚刚开始,如果能让反赌不成为一次运动,而是成为一种常态,我们没有思考得更多,解决得更少。
谢亚龙、南勇、杨一民、蔚少辉、张健强、李冬生、邵文忠、吕锋……反赌扫黑中落马的足协处级以上工作人员已经接近两位数,过去十几年足协最核心的精英层几乎无一幸免。他们落马的一个关键词都是“贪腐”。但是,仅靠一次审判,我们就能完全避免足协工作人员以后能够远离贪腐的圈子吗?
足球是中国体育产业最早职业化的,但时至今日职业足球的管理者们仍然是政府官员的身份。让一群拿着一万块钱月薪的职能干部,去管理一群年收入百万元的人群,处理着动辄上亿元标的的商业运作,同时又没有严格的监管机制———这相当于让赤贫之人看守散放的现金,仅仅依靠道德的束缚和自身的修养,是很难不再让足球圈出现谢、南、杨式的悲剧。“高薪养廉、从严监管”,或许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悲剧的发生。
“金哨”陆俊、“银哨”黄俊杰还有周伟新、万大雪,中国最精英的裁判几乎被一网打尽。两年来足球圈又一批新裁判崛起,但足协仍然没有解决的问题是,有什么办法从根本上杜绝裁判员的手伸向不该拿的钱?难道还要崛起一批,毁掉一批?
从俱乐部总经理、主教练到经纪人再到普通球员,假球的参与者涵盖了足球从业者的全部。两年半的反赌扫黑期间,假球开始销声匿迹。但中国足协直到今日还没有建立起一套防范假球的预警体系,更没有将防范假球提到日常工作的议事日程之上。当反赌扫黑的威力渐渐消退之时,我们又拿什么保证假球不会再次侵袭中国足球的机体?我们又怎么保证足球从业者,面对假球赌球的巨大经济利益不再次心动?
中国足球反赌扫黑的司法介入,更像是我们家中平时雇请的钟点工,他们的清洗力度虽大,但只是一时之需。如果想保持足球圈子的干净,还需要这个圈子里的人自己动手。
反赌扫黑,看似已经结束,实则刚刚开始……
赵震(微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