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东方早报:最好的伦敦 有我们的身影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19日06:14  东方早报

  Paul Hayward

  英国《每日电讯报》 首席体育记者

  现代奥运会是一场宏大的盛宴,而国家就是这场宴会的主人。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发生的奥林匹克公园爆炸案使美国脸面全无,2000年悉尼给我们展现的是澳大利亚的活力,2004年雅典奥运会毁了希腊的经济,2008年的北京则告诉世界——中国的时代到来了。

  那么伦敦将会告诉我们什么?应该不止是混乱和愤怒,这只是社会的一时故障,高贵典雅的气质与强悍有力的秉性依然有机地在英国社会结合。也许整个社会都在向“钱”看,但肯定的是每个人都拥有美好的愿望,他们会鼎力支持他们的同胞,因为他们正陷入复杂而又令人费解的怪圈,但这就是奥运,不止是体育的奥运。

  说实话伦敦奥运更像是砸在我们首都头上的馅饼(申奥前普遍认为巴黎更具优势)。2005年7月6日,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坐车来到伦敦东区,肯定了奥运会主场馆与片区的建造蓝图,这时随行的一位官员说:“我们要真的举办奥运会了!见鬼,我们该怎么办!”

  2011年夏天,伦敦遭遇了史无前例的大骚乱,而现在我们离奥运只有100天了,我们该如果回答世界的疑问?有一个笑话很说明问题:“伦敦其实在去年8月就点燃了火炬,只不过火炬就是伦敦自己。”骚乱和暴力震惊了世界,也打击了整个国家的信心,世界开始怀疑伦敦是否有能力应付奥运,开始怀疑布莱尔(前英国首相)给世界的承诺,更有甚者认为巴黎应该取代伦敦举办奥运会。

  奥运会无疑是人类历史上最烧钱也最激烈的体育盛会,我们是一个岛国,奥运带给我们的将是百年难遇的改变与契机。光是基础建设,奥运就让伦敦戏剧性地重新洗牌;世界各地的友人将集体涌入伦敦,那将会是一场宏大的聚会,但这无异于“拿枪顶着伦敦的头”,我们必须拥有新颖的理念才能当好东道主。另一方面,伦敦存在百年的东西经济差距将会被抹平,这是世界“强加”给伦敦的重生。

  但一切的故事都会随着运动变得极具人性,没有政治的掺杂。人类从本质上都会信仰奥林匹克精神,只要你亲眼去见证一下英国橄榄球和板球队的奥运之旅,这种热情和感动将是任何一部大片都无法比拟的,就连在曼彻斯特举行的英联邦运动会都会唤起当地人的热情参与。

  我们已经疲于去认识那些被贴满“标签”的运动,但奥运将会使我们逃离功利主义与商业体育的枷锁,尤其是足球运动。在潜意识里,奥运会又使我们回到了孩提或学生时代,享受着体育最原始的快乐。奥运之父顾拜旦曾说过:“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应该尽可能摆脱金钱与商业的影响,或是潜在的商业开发。”

  让我们看一下在电视转播衡量下的体育运动市场价值。射击、游泳、赛艇、体操等等,即使是奥运的核心项目田径,它们在体育商业的榜单中都进不了前十。大多数体育迷希望看到的也许并不是百米赛跑的意义,他们更多的是着眼于这短短10秒带给他们的娱乐和刺激。我们已经知道了英国将会在传统中产阶级运动中表现优异,还有就是那些坐着的运动——帆船、自行车、赛艇。游泳是金牌的第二“大户”,但是在英国,自行车真的更主流。

  奥运会有着双层含义,像博尔特他们展现的是人类突破极限,挑战自我的价值观。凯西·弗里曼(悉尼奥运会女子400米奥运冠军)展现了澳大利亚土著人的风貌,迈克尔·约翰逊(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短跑冠军)用速度震惊了世界,在北京的泳池中,菲尔普斯就像“两栖人”那样统治了海洋。这些超级巨星用自己的故事使古代奥林匹克精神升华。

  我的视网膜清晰地记录着当年弗里曼在悉尼奥运冲过终点线的一刻,她就像一道闪电划过我的记忆,她周围的一切在那一刻都是无形的,无意义的。我的一个澳大利亚同行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因为媒体区满员,他被迫坐到了离终点线12英尺远的观众席上,但在那里他见证了博尔特在100米的神奇,他后来曾说,“在运动层面,将不会有任何一刻超过那时博尔特带给我的震慑。”但在这些辉煌和聚光灯的背后,还有许多不知名的运动员为了奥运默默付出或是为奥运增添了不少乐趣。我们不曾看见的是四年来,许多运动员重复着枯燥的训练只为登上奥运赛场的那一天。

  伦敦是唯一一个赢得三届奥运会主办权的城市,伦敦每一次都站在历史的当口上,我们承诺的是让奥运返璞归真。在2012年,我们更加要关注年轻人的体育,关注体育的多样性。但当我们面对伦敦2012时,这个国家展现出的却是32%的男性和31%的女性正在遭遇肥胖的困扰。

  现在没有迹象表明,奥运会给这个国家带来什么全民健身热潮。奥运会更多的是带给大众一种娱乐精神,但那也并不是新生活的理想蓝图。而“唯成功论”虽然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但也渐渐被奥运原始精神所“湮没”,英国自行车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除了金牌可以吸引孩子去训练外,更有意义的是孩子可以更清晰地看清并培养自己的天赋。

  另外一组数据也很说明问题,伦敦奥运将会有17000名运动员,但却会迎来2万名记者。一个好的媒体环境将会把英国事无巨细地展现在世界面前,每一名参与者都会有自己独特的故事。

  伦敦已经完全“奥运化”了,而奥运也终于要来到我们熟悉的伦敦,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我们将会为了这个目标一起奋战三周,但一切风卷残云过后,留下的也许只是空空的场馆,人们关于奥运的记忆和奥运带来的负债。但这就是英式生活:“最好的伦敦,有我们的身影。”(滕飞 译)

  ◎ 近七届奥运口号一览

  年份 举办地口号

  1984洛杉矶参与历史

  1988汉城和谐、进步

  1992巴塞罗那 永远的朋友

  1996亚特兰大 世纪庆典

  2000悉尼分享奥林匹克精神

  2004雅典欢迎回家

  2008北京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

分享到:

相关专题: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专题 

更多关于 伦敦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