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棋哥:国人习惯性关注提升奥运商机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18日13:39  辽一网-华商晨报微博

  王奇,圈内人称“棋哥(微博)”,是中体竞赛管理集团副总裁、中体明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时,24岁的他在中央电视台负责卫星传送,许海峰在中国奥运史上“零的突破”的短消息即出自王奇之手。

  和大家想象的不一样,此时的伦敦远没热闹起来。

  整个英国也没有多少奥运的氛围,而四年前的这个时候,神州大地上早已是一片锣鼓喧天。

  英国人和我们不一样,伦敦已经是第三次举办奥运会了,不像我们是头一遭。对于奥运会,很多欧美人是有些排斥的,在自己所在的城市办奥运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老百姓热情不高,奥运会对经济的刺激就非常有限。

  伦敦那边动静比较小,一向对奥运会非常重视的中国商家这个时候也比较稳重。经过了北京奥运会后,老百姓对奥运会的热情淡了不少,大家都比较理智。另外一点,商家也逐渐认识到奥运知识产权,过去商家经常贴着奥运会,打一些擦边球,现在知识产权概念强了,如果不是奥运合作伙伴,借助奥运会宣传是很难的。即便如此,和其他国家的人相比,中国人对奥运会的热情还是很高的。每到奥运会期间,各地的商业都会有一个爆发。我做过电视产业,非常奇怪的一点是一到奥运会期间,电视机就卖得特别好。中国老百姓在有关国家荣誉感方面的关注还是有惯性的,电视里每天放中国运动员拿金牌,老百姓还是有很大兴趣的,这就是一种注意力经济。一方面报道奥运会的媒体广告量会增加,因为商家明白,在这个时候投放广告,宣传效果更明显;另外一方面,一些商家也利用这个机会搞一些促销活动,比如辽宁运动员拿了金牌,有心的房地产商就会给这个冠军一套房子,借助这个冠军,他这个楼盘就带起来了。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方法,其实围绕着奥运营销的招数特别多。

  奥运营销是一门学问,这上面有很多很特别的地方,你怎么借助奥运会的热情,借助奥运会的影响力,把你的事情做好,这是很难的事情。我从1984年就开始做奥运营销,我感觉每届奥运会的奥运营销都有不同,都会有新的东西。不是说什么商家交了钱,成了奥运赞助商,把五环和你企业的标志放在一起就能赚钱,在这方面,我们中国商家还有很多要提高的地方。

  王奇 口述 本报记者 刘竞超 整理

分享到:

相关专题: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专题 

更多关于 伦敦奥运会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