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易购
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齐鲁晚报:北京奥运的精神从未走远

http://sports.sina.com.cn  2012年04月18日09:15  大众网-齐鲁晚报微博

  本报记者 许恺玲

  还有100天,伦敦奥运会就要如期而至了,随着这个特殊时刻的到来,我心中那段依旧清晰的回忆再次被放大。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北京残奥会,我在国家体育馆担任摄影服务志愿者,从年初的测试赛到9月的残奥会,在国家体育馆里的短短几个月,成为我大学期间最难忘的时光。

  志愿者的生活忙碌而快乐,每一个细节如今都历历在目。不过在这些志愿生活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倒不是见证中国体操队的一枚枚金牌,而是一次次站在国家体育馆的屋顶下俯瞰场馆的情景。

  在所有的摄影服务志愿者中,我无疑是幸运的,兼任了马道志愿者。马道就是场馆屋顶下的通道,摄影记者可以将摄影器材安装在马道上进行遥控,俯拍运动员竞技时的优美姿态。因为是屋顶,所以这项工作也兼具了一定的危险性,每次上马道之前,我自己都要穿好防护用具,还要帮助摄影记者戴好防护用具,在摄影器材安装完毕之后要仔细检查,确定器材安装稳定,不能给比赛带来一丝意外。

  夏季的北京酷暑难当,在屋顶下呆上几分钟就汗如雨下,而我每天至少要上马道四次。由于马道很高,我跟其他三位马道志愿者成了国家体育馆“最高的志愿者”,而这种难得的体验也成为我奥运志愿生活中最闪亮的一笔。所有和我们一起登上马道的外国摄影记者都十分佩服我们的工作,一位德国摄影记者在奥运结束之前要求和我合影,说回国之后要给他的妻子和孩子看我们这些勇敢的志愿者。

  还记得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我们这些志愿者相约有机会要继续当伦敦奥运志愿者,只可惜随着大学毕业,我们分别从事了不同的工作,为伦敦奥运服务的期望没有达成。

  但受到这段经历的影响,如今我成了一名体育记者,每当我采访大型赛事时,看到那些忙碌在我身边的志愿者,就好像看到我当年的样子。从当年为了当奥运志愿者选择去北京读书,到为了采访奥运会成为体育记者,我的生活轨迹多少受着奥运的影响。北京奥运会之后,我将与奥运有关的物品一一保留下来,因为对于我来说,这段经历不只是一段回忆,也早已成为我生命的一部分,北京奥运的精神,从未真正离开我。

分享到:

相关专题:伦敦奥运会倒计时100天专题 

更多关于 北京奥运 奥运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