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许立群 这一次,浙江绍兴游泳馆留下的是张琳的落寞。
4月3日晚,在全国游泳冠军赛暨奥运会选拔赛男子400米自由泳决赛中,名将张琳仅游出3分49秒14,排名第四,这意味着在这个曾给他带来无限荣光的项目上,25岁的张琳已基本无缘伦敦奥运会。
4年前,同一个场馆,同样是奥运选拔赛,稚气未脱的张琳意气风发地获取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券。几个月后,张琳在水立方表现神勇,仅以微弱之差憾负韩国名将朴泰桓,夺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银牌,这是中国男选手第一次登上奥运游泳赛场的领奖台,是中国游泳运动的一个历史性突破。
然而,4年后的今天,昔日劲敌朴泰桓依然稳健并日臻成熟,后起之秀孙杨进步神速,而曾被人们寄予厚望的张琳却英雄迟暮,不但失去了与新老对手继续交锋的实力,甚至可能无奈地退出梦想的舞台。
究竟是什么原因令张琳陷入低迷?不甘的探究并非是对运动员、教练员个体的责难,而是对中国游泳的追问。
技术改变
有得必有失
纵观张琳的运动经历,他的成与败似乎都与外教有很大关联。
北京奥运会前,张琳曾两赴澳大利亚,师从著名教练丹尼斯。丹尼斯是“世界长距离之王”哈克特的恩师,在国际泳坛享有声誉。在水立方,张琳以一枚奥运会银牌,印证了丹尼斯的训练成效。
北京奥运会后,张琳第三次拜师丹尼斯,成绩继续飞涨。一次训练中,丹尼斯惊叹,张琳的训练能力已达到哈克特巅峰时期的水平。
果然,2009年的罗马世锦赛上,张琳一飞冲天,以打破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夺得男子800米自由泳金牌,成为第一位夺得游泳世界冠军的中国男选手。800米自由泳虽然不是奥运会项目,但这一成就依然极大鼓舞了中国游泳和中国体育。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罗马世锦赛后张琳再度留学时却转换了方向。2010年2月,张琳没有再赴澳大利亚,而是和教练组奔赴美国南加州大学,师从大卫·萨罗。大卫亦是名师,曾出任美国游泳队总教练,培养出过佩尔索尔、阿曼达等美国奥运冠军。
但有业内人士认为,相比丹尼斯在中长距离项目上的成就,大卫其实更擅长短距离项目的训练,张琳赴美似乎并不明智。也有人不解,既然丹尼斯的执教非常成功,张琳为何还要冒险改换教练、改变技术呢?
对此,张琳的教练陈映红曾表达过这样的观点,美、澳训练各有特长,中国应学习不同国家的训练方法。美国在速率、转身等技术环节世界领先,张琳去尝试一下可能有助于更全面的提高。
理想固然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有时候,想要得太多往往会丧失已有,要真正认清自己并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不容易。
事实证明,在美国的训练,并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张琳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上遭遇滑铁卢,200米自由泳仅列第四,400米自由泳虽然获得铜牌,但比朴泰桓慢了7秒多,可谓惨败。
更糟糕的是,张琳遇到了从事游泳训练以来从未遇到的困境,身体呈现极度的深层疲劳,产生了严重的厌水情绪。
美国归来,人们明显发现了张琳技术上的改变。“他每个50米的划水动作比原来多了十几下。”国家体育总局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尚修堂说,“他的划频提高了,但划水效果却大不如前,反而游得慢了。”
2011年上海世锦赛,张琳依然状态平平,仅参加了2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其后,张琳师徒曾向丹尼斯表达了再次“求艺”的意愿,但未能成行。个性倔强的丹尼斯对张琳赴美训练心怀不悦,与此同时,更为年轻、更具潜力的孙杨以及诸多中国选手均投入门下,令丹尼斯在精力上也难以顾及。
2011年9月,张琳再度赴美训练,据说效果不错。但遗憾的是,本次选拔赛上张琳依然未能展现出训练成效,400米主项未达奥运A标。教练解释,张琳赛前因突发哮喘影响了发挥,比赛失常是偶然因素所致。
在尚修堂看来,近些年中国游泳国外取经,进步显著。但并不是说中国游泳就已掌握了训练的核心与精髓。“不是抄下外教的训练计划就万事大吉,而应揣摩、研究计划背后的训练思想和理念,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尚修堂说,当今的游泳训练已进入极为专业细分的时代,同一个泳姿的技术要求、训练手段都大不相同,中国游泳对运动规律的探索和领悟还远远不够。
身体透支
欲速则不达
就在张琳黯然神伤的同一天,日本“蛙王”北岛康介在日本全国游泳锦标赛上以58秒90夺得男子100米蛙泳冠军,这一成绩打破了他本人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的58秒91的日本全国纪录。
更令人惊叹的是,北岛康介由此将第四次踏上奥运赛场。此前,他已获得了4枚奥运金牌。伦敦奥运会,他的目标依然是夺取金牌、成为奥运游泳赛场连续3届夺金的第一人。
北岛康介何以能够长期保持极高的竞技水平?原因应当很多,张弛有度、收放自如,这一看似极为简单的做法至少是他保持旺盛运动生命的秘诀之一。每一个奥运周期,北岛康介都能很好地掌控节奏,从放松调整到恢复训练到全力一搏,他始终都能把最好的自己展现在奥运舞台。北京奥运会后,北岛康介给自己放了一个长假,尝试丰富多彩的生活,在美国的海滩玩冲浪,甚至给一个动画片做配音,让身体和心情彻底的轻松愉悦。
因为有奥运会这个明确的目标,北岛康介懂得轻重,敢于取舍,甚至刻意放缓脚步,蓄势待发。2009年世锦赛,他只是作为日本电视台的解说嘉宾来到罗马;2010年广州亚运会他颗粒无收,面对国内舆论的质疑,他并没有动摇信心、乱了方寸,而是依照自己的计划有条不紊地训练。
如今,他以几近巅峰的状态宣告了强大的北岛再次回归。
相比之下,张琳的运动节奏紧张得难有喘息之机。有人认为,张琳2010年赴美训练后,体能透支、元气大伤,导致其竞技状态急转直下,一蹶不振。
按理,接连经历了北京奥运会、罗马世锦赛等多场高强度的对抗后,张琳应好好休息,而马不停蹄地赴美训练,让他感到了从未有过的“累”。
在南加州大学6周的训练中,张琳每周训练6天、每天训练6个小时。当时这里还云集了30多位世界各地的游泳高手,其中包括北京奥运会和罗马世锦赛男子1500米自由泳冠军得主、突尼斯名将迈卢利。跟这些名将训练,张琳不自觉地憋着一股劲,总是拼着练,不愿比任何一个人游得慢,每堂训练都如同一场比赛。张琳每天还会接到不同选手的挑战,不服输的他也是来者不拒,上午比完、下午再比,无形中增加了很多训练量。只是这种体能极大消耗造成的不利影响,在当时并未显现。直到年末的广州亚运会上,张琳体内潜藏的深度疲劳才彻底暴露。
张琳的疲劳可能从更早的时候就开始累积了。在从事游泳训练的前十年,张琳呈直线上升,每一年都在涨成绩,这样的能力在国家队别无二人,曾令师徒无比自豪。也许,正是如此的顺畅令张琳和教练快马加鞭、一路飞奔,忽略了年轻的身心也会疲惫,也有难以承受之重。
广州亚运会后,陈映红教练尝试了各种补救方法,比如长时间停止训练,让他离开泳池彻底放松等。张琳的确在渐渐恢复,但伦敦奥运会也日益临近,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
6日晚,男子200米自由泳决赛将是张琳争夺伦敦入场券的最后机会。这个项目竞争激烈,张琳如能游进前六名,还有希望入选接力项目的阵容。果能如是,对张琳来说,也是不幸中的万幸。
不过,失意的张琳大概很快就会被人们遗忘。因为新的偶像已巍然矗立,并引爆了新一轮狂热的追逐。
以目前的态势看,中国游泳在伦敦的战绩很可能会超越北京的一金三银两铜。只是,即便以金牌论成败,中国游泳也尚未超越近邻日本。尽管近几届亚运赛场,中国游泳力压日本,但在奥运赛场,日本所获的金牌和奖牌数遥遥领先。中国游泳从来不缺明星,却没有恒星,尚无一人能在两届奥运会上连夺奖牌。
中国游泳不缺金牌选手,却没有伟大的泳将。除了金牌带来的荣耀,对游泳运动,我们真心热爱吗?真正懂得吗?
(本报绍兴4月5日电)
|
|